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羟基氧化铁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抗生素污水性能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9-20页
    1.1 抗生素废水特点及处理第9-12页
        1.1.1 抗生素废水特点及危害第9-10页
        1.1.2 含抗生素废水处理方法第10-12页
    1.2 光催化氧化处理抗生素废水第12-14页
        1.2.1 光催化原理第12-13页
        1.2.2 光催化技术在抗生素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第13-14页
    1.3 提高光催化效率的方法第14-15页
    1.4 FeOOH结构与研究现状第15-17页
        1.4.1 FeOOH的形态结构第15页
        1.4.2 FeOOH去除污染物的研究现状第15-17页
    1.5 石墨烯第17-18页
        1.5.1 石墨烯性质第17页
        1.5.2 石墨烯的应用第17-18页
    1.6 研究意义及内容第18-20页
        1.6.1 研究意义第18页
        1.6.2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6.3 技术路线第19-20页
第2章 光催化材料的制备与表征方法第20-26页
    2.1 实验试剂第20页
    2.2 实验仪器第20-22页
    2.3 α-FeOOH材料与α-FeOOH/GO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第22-23页
        2.3.1 α-FeOOH材料的制备第22页
        2.3.2 α-FeOOH/GO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第22-23页
    2.4 光催化性能实验第23页
    2.5 吸附性能实验第23-24页
    2.6 催化剂的表征第24-26页
        2.6.1 XRD表征第24页
        2.6.2 SEM及TEM表征第24页
        2.6.3 BET表征第24页
        2.6.4 XPS表征第24页
        2.6.5 FT-IR表征第24-25页
        2.6.6 Raman表征第25-26页
第3章 α-FeOOH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第26-35页
    3.1 α-FeOOH对四环素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研究第26-27页
        3.1.1 α-FeOOH光催化对四环素的色度去除第26-27页
        3.1.2 α-FeOOH光催化对四环素废水COD的去除第27页
    3.2 α-FeOOH对四环素吸附性能研究第27-30页
        3.2.1 α-FeOOH吸附降解四环素实验第27-28页
        3.2.2 α-FeOOH吸附动力学研究第28-30页
    3.3 α-FeOOH材料的表征第30-34页
        3.3.1 α-FeOOH的XRD表征第30-32页
        3.3.2 α-FeOOH的SEM表征第32页
        3.3.3 α-FeOOH的BET表征第32-34页
    3.4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4章 α-FeOOH/GO材料的制备与光催化性能研究第35-52页
    4.1 α-FeOOH/GO对四环素的光催化降解研究第35-37页
        4.1.1 α-FeOOH/GO光催化对四环素的色度去除第35-36页
        4.1.2 α-FeOOH/GO光催化对四环素废水COD的去除第36-37页
    4.2 α-FeOOH/GO对四环素吸附性能研究第37-40页
        4.2.1 α-FeOOH/GO吸附降解四环素实验第37-38页
        4.2.2 α-FeOOH/GO吸附动力学研究第38-40页
    4.3 α-FeOOH/GO投加量对光催化效率影响第40-41页
    4.4 溶液pH值对光催化效率的影响第41-43页
    4.5 α-FeOOH/GO材料重复性光催化实验第43-44页
    4.6 α-FeOOH/GO复合材料的表征第44-51页
        4.6.1 α-FeOOH/GO的XRD表征第44-45页
        4.6.2 α-FeOOH/GO的SEM及TEM表征第45-46页
        4.6.3 α-FeOOH/GO的BET表征第46-48页
        4.6.4 α-FeOOH/GO的XPS表征第48-49页
        4.6.5 α-FeOOH/GO的Raman表征第49-50页
        4.6.6 α-FeOOH/GO的FTIR表征第50-51页
    4.7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52-54页
    5.1 结论第52-53页
    5.2 展望第53-54页
致谢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0页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0-61页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MBR(A/O+UF)-NF-RO工艺在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下一篇:污泥防粘附与两级节能干燥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