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级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构建城市真三维模型中的应用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绪论 | 第12-20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1.2.1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1.2.2 真三维模型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7-20页 |
| 2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 | 第20-26页 |
| 2.1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原理 | 第20页 |
| 2.2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特点 | 第20-22页 |
| 2.3 倾斜摄影测量系统组成 | 第22-25页 |
| 2.3.1 GNSS导航系统 | 第22-23页 |
| 2.3.2 惯性导航系统 | 第23-24页 |
| 2.3.3 倾斜摄影系统 | 第24-25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3 倾斜影像三维建模的关键技术 | 第26-36页 |
| 3.1 多视影像预处理 | 第26-28页 |
| 3.1.1 畸变差纠正处理 | 第26-27页 |
| 3.1.2 匀光匀色处理 | 第27-28页 |
| 3.2 特征提取 | 第28-29页 |
| 3.2.1 SIFT特征算法 | 第28-29页 |
| 3.2.2 SIFT算法特点 | 第29页 |
| 3.3 区域网联合平差 | 第29-30页 |
| 3.4 多视影像匹配 | 第30-32页 |
| 3.4.1 SFM算法 | 第31页 |
| 3.4.2 多视松弛法匹配模型 | 第31-32页 |
| 3.4.3 MPGC算法匹配模型 | 第32页 |
| 3.5 纹理映射 | 第32-34页 |
| 3.5.1 两步纹理映射法 | 第33页 |
| 3.5.2 基于倾斜摄影技术的纹理映射方法 | 第33-34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 4 基于消费级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 | 第36-49页 |
| 4.1 消费级无人机 | 第37-42页 |
| 4.1.1 消费级无人机系统组成 | 第39-41页 |
| 4.1.2 消费级无人机倾斜摄影特点 | 第41页 |
| 4.1.3 本文选用的消费级无人机 | 第41-42页 |
| 4.2 航摄计划制作方法 | 第42-45页 |
| 4.2.1 像片控制点布设 | 第42-44页 |
| 4.2.2 航摄参数设置 | 第44-45页 |
| 4.3 地面控制系统与三维建模系统 | 第45-48页 |
| 4.3.1 地面控制系统 | 第45-47页 |
| 4.3.2 三维建模系统 | 第47-48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5 实验与分析 | 第49-65页 |
| 5.1 实验数据采集 | 第49-51页 |
| 5.1.1 实验区概况 | 第49页 |
| 5.1.2 倾斜影像采集 | 第49-51页 |
| 5.2 真三维模型的建立 | 第51-58页 |
| 5.2.1 数据准备 | 第51-53页 |
| 5.2.2 像控点的导入和标记 | 第53-54页 |
| 5.2.3 空中三角测量 | 第54-56页 |
| 5.2.4 点云加密 | 第56-57页 |
| 5.2.5 实验结果 | 第57-58页 |
| 5.3 精度评定 | 第58-64页 |
| 5.3.1 模型的精细度 | 第58-59页 |
| 5.3.2 模型的几何精度 | 第59-62页 |
| 5.3.3 模型中具有代表性线段的精度 | 第62-64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 6.1 结论 | 第65-66页 |
| 6.2 展望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