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小说论文--新体小说论文

20世纪中国小说中的佛教徒形象演变研究

中文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绪论第10-21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2页
    第二节 研究现状第12-14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范围第14-15页
    第四节 分期依据第15-21页
第一章 清末民初:现代佛教徒形象的萌芽第21-31页
    第一节 政治语境中的尴尬和无奈第22-25页
    第二节 社会语境中的钻营和沉沦第25-27页
    第三节 情爱语境中的追求和迷茫第27-31页
第二章 二三十年代:启蒙视角下的信仰认同困境第31-46页
    第一节 介入政治与放弃政治第32-36页
    第二节 乡土熏陶与理性渗透第36-42页
    第三节 对抗世俗与融入世俗第42-46页
第三章 四十年代:自利和利他分歧之外的阶级问题第46-60页
    第一节 利他之中的佛性与俗念第47-51页
    第二节 自利之外的荒芜与苍凉第51-55页
    第三节 桎梏之后的期待与忧患第55-60页
第四章 五十至七十年代:佛教徒形象塑造的隐退和延续第60-70页
    第一节 不同历史叙述中的边缘性第61-64页
    第二节 民族戏曲改编中的时代性第64-66页
    第三节 少数民族题材中的变迁性第66-70页
第五章 八九十年代:围绕俗化和化俗的对立与融合第70-83页
    第一节 俗而不俗:还俗当中别有寄托第71-74页
    第二节 不俗而俗:僧衣之内各有洞见第74-78页
    第三节 形成反拨:无所住而生其心第78-83页
结语第83-86页
参考文献第86-91页
致谢第91-9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2-93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1930-1940年代曹禺四大名剧的接受研究
下一篇:“三言二拍”中的女性世俗生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