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39页 |
1.1 本文的研究理念 | 第17-21页 |
1.2 人类骨骼考古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1-34页 |
1.2.1 进化论与文化生态学 | 第21-25页 |
1.2.2 均变论 | 第25-26页 |
1.2.3 概率论与统计学 | 第26-28页 |
1.2.4 骨学悖论与人骨样本的代表性问题 | 第28-33页 |
1.2.5 人类骨骼考古学研究的逻辑 | 第33-34页 |
1.2.6 小结 | 第34页 |
1.3 人骨观察与记录的标准 | 第34-39页 |
第二章 研究的材料 | 第39-64页 |
2.1 山西榆次高校园区先秦墓葬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 第39-41页 |
2.2 山西榆次地区的历史沿革、考古发现与晋文化的考古学研究 | 第41-46页 |
2.2.1 历史沿革 | 第41-42页 |
2.2.2 山西榆次地区的考古发现 | 第42-43页 |
2.2.3 晋文化墓葬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 第43-46页 |
2.3 山西榆次高校园区先秦墓葬的考古发现 | 第46-49页 |
2.3.1 山西中医学院墓地(小南庄战国墓地) | 第46-47页 |
2.3.2 山西传媒学院墓地(聂店墓地) | 第47-49页 |
2.4 人骨材料的保存情况 | 第49-64页 |
2.4.1 人类骨骼考古研究中的埋藏学 | 第49-52页 |
2.4.2 聂店墓地人骨保存情况的分析 | 第52-64页 |
第三章 古人口学研究 | 第64-108页 |
3.1 古人口学概况 | 第64-71页 |
3.1.1 古人口学的概念 | 第64-65页 |
3.1.2 国外古人口学研究简史 | 第65-71页 |
3.2 对研究材料的性别、年龄的估计 | 第71-89页 |
3.2.1 判断性别的方法 | 第71-73页 |
3.2.2 估计年龄的方法 | 第73-79页 |
3.2.3 对山西榆次高校园区出土先秦人骨的性别、年龄估计 | 第79-89页 |
3.3 基本的人口学静态参数研究 | 第89-99页 |
3.3.1 小南庄墓地战国墓葬人骨的性别、年龄 | 第89页 |
3.3.2 聂店墓地周代墓葬人骨的性别、年龄结构研究 | 第89-99页 |
3.4 聂店墓地人口学动态参数的估计和相关问题的讨论 | 第99-106页 |
3.4.1 平均死亡年龄的含义和生命表法的缺陷 | 第99-102页 |
3.4.2 对人口增长情况的估计 | 第102-106页 |
3.5 小结 | 第106-108页 |
第四章 古病理学研究 | 第108-188页 |
4.1 古病理学概要 | 第108-118页 |
4.1.1 古病理学的概念 | 第108-111页 |
4.1.2 古病理学研究简史 | 第111-115页 |
4.1.3 古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 第115-118页 |
4.2 山西榆次高校园区先秦人骨古病理现象的统计与分析 | 第118-142页 |
4.2.1 创伤 | 第119-124页 |
4.2.2 骨膜炎与骨膜反应 | 第124-128页 |
4.2.3 眶顶板筛孔样变和疏松性骨肥厚 | 第128-130页 |
4.2.4 脊柱关节病 | 第130-136页 |
4.2.5 发育异常和先天性疾病 | 第136-142页 |
4.3 山西榆次高校园区先秦人类口腔疾病的统计与分析 | 第142-169页 |
4.3.1 聂店组牙齿的保存情况 | 第143-146页 |
4.3.2 聂店组的生前失牙 | 第146-148页 |
4.3.3 聂店组的龋病及根尖周炎 | 第148-158页 |
4.3.4 聂店组的牙周病 | 第158-165页 |
4.3.5 聂店组的牙釉质发育不全 | 第165-168页 |
4.3.6 小南庄组口腔疾病的统计结果 | 第168-169页 |
4.4 人为因素造成的骨骼和牙齿的改变 | 第169-173页 |
4.4.1 颅骨的人工变形 | 第169-172页 |
4.4.2 拔牙 | 第172-173页 |
4.5 讨论 | 第173-185页 |
4.5.1 人群健康水平和生存压力的衡量 | 第173-175页 |
4.5.2 骨膜炎、眶顶板筛孔样变和疏松性骨肥厚的对比分析 | 第175-178页 |
4.5.3 口腔健康状况的对比分析 | 第178-185页 |
4.6 小结 | 第185-188页 |
第五章 颅骨形态学与古人种学研究 | 第188-253页 |
5.1 颅骨形态学研究 | 第188-219页 |
5.1.1 非测量性状的分析 | 第189-197页 |
5.1.2 测量性状的分析 | 第197-213页 |
5.1.3 种系纯度检验 | 第213-219页 |
5.2 山西榆次高校园区出土先秦人骨与现代人种的对比分析 | 第219-227页 |
5.2.1 与现代人种类型的对比 | 第219-223页 |
5.2.2 与近现代人群的对比 | 第223-227页 |
5.3 山西榆次高校园区出土先秦人骨与其他古代人群的对比分析 | 第227-251页 |
5.3.1 与先秦时期中国古代各人种类型的关系 | 第227-236页 |
5.3.2 与黄河中游地区夏商周时期人群的对比 | 第236-251页 |
5.4 小结 | 第251-253页 |
第六章 体型估算与行为研究 | 第253-336页 |
6.1 引言 | 第253-254页 |
6.2 身高的估算 | 第254-261页 |
6.2.1 方法 | 第254-256页 |
6.2.2 结果 | 第256-257页 |
6.2.3 黄河中游地区古代人群的身高对比 | 第257-261页 |
6.3 体质量的估算 | 第261-270页 |
6.3.1 方法 | 第261-264页 |
6.3.2 结果 | 第264-267页 |
6.3.3 体型指数的计算 | 第267-270页 |
6.4 退行性关节病的研究 | 第270-307页 |
6.4.1 方法 | 第270-278页 |
6.4.2 结果 | 第278-295页 |
6.4.3 讨论 | 第295-307页 |
6.5 肌腱、韧带起止点改变的研究 | 第307-332页 |
6.5.1 方法 | 第307-314页 |
6.5.2 结果 | 第314-324页 |
6.5.3 讨论 | 第324-332页 |
6.6 小结 | 第332-336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336-341页 |
7.1 全文内容概要 | 第336-338页 |
7.2 本文的意义与不足 | 第338-341页 |
参考文献 | 第341-368页 |
附表一 聂店组、小南庄组全部个体的性别、年龄鉴定结果 | 第368-371页 |
附表二 聂店组采样个体的年龄估计记录 | 第371-373页 |
附表三 颅骨测量项目代号说明 | 第373-376页 |
附表四 小南庄组成年男性个体颅骨测量表 | 第376-379页 |
附表五 小南庄组成年女性个体颅骨测量表 | 第379-384页 |
附表六 聂店组成年男性个体颅骨测量表 | 第384-394页 |
附表七 聂店组成年女性个体颅骨测量表 | 第394-404页 |
图版 | 第404-408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08-409页 |
致谢 | 第4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