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液滴微流控技术的色谱材料制备新工艺
摘要 | 第11-13页 |
Abstract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5-47页 |
1.1 色谱法发展简介 | 第15-16页 |
1.2 色谱柱 | 第16-19页 |
1.2.1 色谱填料主要类型 | 第18-19页 |
1.3 多孔色谱填料的制备技术 | 第19-22页 |
1.3.1 悬浮聚合法 | 第19-20页 |
1.3.2 分散聚合法 | 第20页 |
1.3.3 种子溶胀法 | 第20-21页 |
1.3.4 膜/微孔道乳化法 | 第21-22页 |
1.4 液滴微流控技术 | 第22-37页 |
1.4.1 微流控芯片技术简介 | 第22-23页 |
1.4.2 液滴微流控技术 | 第23-25页 |
1.4.3 液滴的制备技术 | 第25-28页 |
1.4.4 液滴微流控技术的应用 | 第28-37页 |
1.4.4.1 多维分离的接口 | 第29页 |
1.4.4.2 单细胞分析 | 第29-30页 |
1.4.4.3 液滴聚合酶反应技术 | 第30-32页 |
1.4.4.4 蛋白质结晶 | 第32-33页 |
1.4.4.5 微颗粒材料制备 | 第33-37页 |
1.5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及主要工作内容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7页 |
第二章 共轴流液滴微流控装置的快速制备 | 第47-57页 |
2.1 引言 | 第47-49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49-51页 |
2.2.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 第49页 |
2.2.2 共轴流液滴微流控装置制备 | 第49-51页 |
2.2.3 水包油液滴生成实验 | 第51页 |
2.2.4 油包水液滴生成实验 | 第51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51-55页 |
2.3.1 水包油液滴的大小调控和粒径分布 | 第51-53页 |
2.3.2 油包水液滴的大小调控和粒径分布 | 第53-55页 |
2.4 结论 | 第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第三章 单分散多孔赖氨酸杂化硅胶微球的制备 | 第57-73页 |
3.1 引言 | 第57-58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8-62页 |
3.2.1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 第58-59页 |
3.2.2 流式聚焦微流控芯片的制备 | 第59-61页 |
3.2.3 PDMS芯片微通道的疏水处理 | 第61页 |
3.2.4 微球的制备 | 第61-62页 |
3.2.5 赖氨酸杂化硅胶微球表征 | 第6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62-70页 |
3.3.1 PDMS表面的亲疏水性变化及机理 | 第62-64页 |
3.3.2 液滴的生成 | 第64-65页 |
3.3.3 液滴的大小调控和粒径分布 | 第65-67页 |
3.3.4 赖氨酸杂化硅胶微球的表征 | 第67-69页 |
3.3.5 填料的色谱性能 | 第69-70页 |
3.4 结论 | 第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4.1 总结 | 第73页 |
4.2 展望 | 第73-75页 |
在校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