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3 研究现状评述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2章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相关理论与方法 | 第18-26页 |
2.1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概述 | 第18-20页 |
2.1.1 客流预测的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2.1.2 客流预测所需基础资料 | 第19-20页 |
2.2 客流预测四阶段模型与适用性对比 | 第20-24页 |
2.2.1 交通客流预测四阶段模型 | 第21-23页 |
2.2.2 不同阶段模型的适用性对比 | 第23-24页 |
2.2.3 预测模型对预测结果的影响 | 第2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第3章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成长规律分析 | 第26-46页 |
3.1 亚洲典型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特征分析 | 第26-33页 |
3.1.1 东京轨道交通客流发展及时空分布 | 第26-27页 |
3.1.2 北京轨道交通客流发展及时空分布 | 第27-29页 |
3.1.3 上海轨道交通客流发展及时空分布 | 第29-32页 |
3.1.4 广州轨道交通客流发展情况 | 第32-33页 |
3.2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规模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3-44页 |
3.2.1 客流成长的一般规律 | 第33-35页 |
3.2.2 客流规模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5-36页 |
3.2.3 影响客流规模的定量指标统计分析 | 第36-4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4章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风险分析与评价 | 第46-56页 |
4.1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风险 | 第46-47页 |
4.1.1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不确定性 | 第46页 |
4.1.2 风险识别的原则 | 第46-47页 |
4.2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影响因素分析 | 第47-54页 |
4.2.1 客流预测风险识别 | 第47-49页 |
4.2.2 风险因素权重的确定 | 第49-54页 |
4.3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后评估指标体系 | 第54-55页 |
4.3.1 背景条件指标 | 第54页 |
4.3.2 客流预测结果指标 | 第54-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实证分析 | 第56-70页 |
5.1 长春轨道交通 3 号线现状 | 第56-60页 |
5.1.1 长春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现状 | 第56页 |
5.1.2 长春市居民出行特征发展变化情况 | 第56-57页 |
5.1.3 长春市轨道交通 3 号线客流成长 | 第57-58页 |
5.1.4 长春市轨道交通 3 号线客流时空特征分析 | 第58-60页 |
5.2 3 号线背景条件指标对比 | 第60-62页 |
5.2.1 人口规模的变化 | 第60-62页 |
5.2.2 出行强度的变化 | 第62页 |
5.3 3 号线客流预测结果指标对比 | 第62-68页 |
5.3.1 交通结构指标 | 第62-63页 |
5.3.2 年高峰日客运量指标 | 第63-65页 |
5.3.3 全线客流指标 | 第65-68页 |
5.4 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改善建议 | 第68-6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6章 全文总结 | 第70-71页 |
6.1 总结 | 第70页 |
6.2 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