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言] | 第7-14页 |
一, "新闻报道失实"的所指 | 第7-8页 |
二, "新时期"语境的界定 | 第8-9页 |
三, 本文的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四,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10-12页 |
五,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相关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新时期"前传:从新闻史看"宣传"观念对新闻报道失实的先天诱因(1815-1978) | 第14-24页 |
第一节 近代中国报刊:政治运动领袖的革命办报理念 | 第14-15页 |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之初:两次大规模新闻失实 | 第15-24页 |
1, 大跃进 | 第15-18页 |
2, 文革 | 第18-24页 |
第二章 改革伊始:宣传本位的动摇及其余波(1978-1982) | 第24-32页 |
第一节 呼应1956年新闻改革 | 第24页 |
第二节 恢复传统,拨乱反正 | 第24-25页 |
第三节 积习已久的极左病态思维 | 第25-32页 |
第三章 市场化的迷失(20世纪八九十年代) | 第32-48页 |
第一节 两场讨论带来的思想转变 | 第32-33页 |
1, 八十年代:"新闻"与"宣传"之争 | 第32-33页 |
2, 九十年代:"媒体属性"之争 | 第33页 |
第二节 国家政策认可媒体的产业属性 | 第33-34页 |
第三节 新闻媒体试水市场化,报道失实出现新变化 | 第34-48页 |
1, 为求新求快,偏听偏信,草率出炉 | 第35-38页 |
2, 为制造轰动效应,哗众取宠,耸人听闻 | 第38-40页 |
3, 从来源看,为个人名利所驱,出现了一批"造假专业户" | 第40-43页 |
4, 从范围看,社会新闻和娱乐新闻成为报道失实重灾区 | 第43-48页 |
第四章 新闻报道失实入侵公共利益领域(21世纪前10年) | 第48-56页 |
第一节 危险的信号 | 第48-50页 |
第二节 卫生领域的新闻报道失实 | 第50-51页 |
第三节 食品安全范围内的新闻报道失实 | 第51-53页 |
第四节 其他公共利益领域的新闻报道失实 | 第53-56页 |
第五章 突出重围的寻思:新闻报道失实的治理与防范 | 第56-64页 |
第一节 建立健全的传媒市场 | 第56-57页 |
第二节 重提专业主义,加强从业人员职业伦理道德建设 | 第57-59页 |
第三节 人事、考核制度 | 第59-60页 |
第四节 业内监督 | 第60-62页 |
1, 媒体道歉 | 第60-61页 |
2, 同行监督 | 第61-62页 |
第五节 问责、惩罚制度 | 第62-64页 |
[注释] | 第64-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后记]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