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安全保密论文--计算机病毒与防治论文

基于蓝牙和SMS/MMS混合模式的智能手机病毒传播模型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研究现状及问题第10-12页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存在的不足第11-12页
    1.3 研究内容第12页
    1.4 论文结构安排第12-15页
第2章 智能手机病毒相关技术研究第15-23页
    2.1 智能手机病毒介绍第15-19页
        2.1.1 智能手机病毒的概念及特点第15-16页
        2.1.2 智能手机病毒的种类第16-17页
        2.1.3 智能手机病毒传播途径第17-18页
        2.1.4 智能手机病毒的攻击方式第18页
        2.1.5 智能手机病毒的作用机理第18-19页
    2.2 典型的病毒传播模型第19-22页
        2.2.1 简单的病毒传播模型第19-20页
        2.2.2 SIS模型第20页
        2.2.3 SIR模型第20-21页
        2.2.4 双因素传播模型第21-22页
    2.3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3章 基于蓝牙的单一模式智能手机病毒传播模型第23-45页
    3.1 智能手机蓝牙病毒的工作流程第23-24页
    3.2 手机蓝牙节点连通性第24-27页
        3.2.1 手机蓝牙病毒的有效传播区域第25-26页
        3.2.2 手机蓝牙节点平均度第26-27页
    3.3 动态感染率的分析第27-29页
    3.4 带预免疫的智能手机蓝牙病毒传播模型第29-43页
        3.4.1 预免疫第29页
        3.4.2 带预免疫的智能手机蓝牙病毒传播模型第29-31页
        3.4.3 P-SIR智能手机病毒传播模型仿真第31-34页
        3.4.4 分析各参数对病毒传播的影响第34-43页
    3.5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4章 基于蓝牙和SMS/MMS混合模式的智能手机病毒传播模型第45-59页
    4.1 蓝牙和SMS/MMS混合模式下手机病毒的传播过程第45页
    4.2 基于混合模式的手机病毒传播模型第45-49页
        4.2.1 蓝牙网络特征和SMS/MMS网络特征第45-46页
        4.2.2 用户聚集密度分析第46页
        4.2.3 基于蓝牙模式的节点状态第46页
        4.2.4 基于SMS/MMS模式的节点状态第46页
        4.2.5 基于混合模式的智能手机病毒传播模型第46-49页
    4.3 P-SEIR模型模拟仿真实验及分析第49-58页
        4.3.1 P-SEIR模型仿真结果第49-51页
        4.3.2 各参数对病毒传播过程的影响第51-58页
    4.4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59-61页
    5.1 总结第59页
    5.2 后续工作展望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致谢第65-6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研究性学习的大学生实践创新平台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基于GPS/INS运动二维转台的指向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