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9-21页 |
1.1 选题缘起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7页 |
1.3.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1.3.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第16-17页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1.4.1 基本研究思路 | 第17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5.1 文献分析法 | 第19页 |
1.5.2 理论分析法 | 第19页 |
1.5.3 多案例比较法 | 第19页 |
1.6 研究重难点和创新点 | 第19-21页 |
1.6.1 文章重难点 | 第19-20页 |
1.6.2 文章创新点 | 第20-21页 |
2. 间断平衡框架概述 | 第21-25页 |
2.1 理论缘起 | 第21-22页 |
2.2 理论主要内容 | 第22-24页 |
2.3 理论评析 | 第24-25页 |
3. 政策间断式变迁的影响因素模型 | 第25-33页 |
3.1 政策间断式变迁的含义及衡量 | 第25页 |
3.2 政策间断式变迁影响因素的相关理论 | 第25-29页 |
3.2.1 制度变迁与路径依赖理论 | 第25-27页 |
3.2.2 焦点事件理论 | 第27-28页 |
3.2.3 议程设置理论 | 第28-29页 |
3.3 政策间断式变迁的影响因素模型:基于“焦点-制度”适应性 | 第29-33页 |
3.3.1 政策问题:焦点触发和焦点融合 | 第30页 |
3.3.2 政策价值:政策形象 | 第30-31页 |
3.3.3 政策机构:议题垄断程度 | 第31页 |
3.3.4 政策环境:关键个人和媒体动员 | 第31-33页 |
4. 政策间断式变迁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csQCA方法验证 | 第33-49页 |
4.1 定性比较分析概述 | 第33-34页 |
4.2 我国间断式变迁的多案例比较分析 | 第34-49页 |
4.2.1 案例样本的选择 | 第34-37页 |
4.2.2 变量设计及赋值 | 第37-39页 |
4.2.3 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 | 第39-49页 |
5. 我国政策间断式变迁的路径类型和特征 | 第49-55页 |
5.1 我国政策间断式变迁路径分类 | 第49-51页 |
5.2 我国政策间断式变迁的特征 | 第51-55页 |
6. 间断平衡框架的因果机制:基于政策间断式变迁 | 第55-57页 |
7. 结论与讨论 | 第57-60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57-58页 |
7.2 对现有研究的贡献 | 第58页 |
7.3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