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双亲性嵌段共聚物 | 第10-11页 |
1.2 双亲性嵌段共聚物胶束 | 第11-13页 |
1.3 共聚物囊泡 | 第13页 |
1.4 双亲性嵌段共聚物膜 | 第13-17页 |
1.4.1 生物膜 | 第14-15页 |
1.4.2 生物膜的结构 | 第15-17页 |
1.4.3 生物膜的功能 | 第17页 |
1.5 纳米颗粒 | 第17-18页 |
1.6 双亲性嵌段共聚物膜与纳米颗粒作用机制 | 第18页 |
1.6.1 吸附 | 第18页 |
1.6.2 内吞作用 | 第18页 |
1.6.3 融合作用 | 第18页 |
1.6.4 脂质交换 | 第18页 |
1.7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理论方法 | 第20-31页 |
2.1 分子动力学模拟 | 第20-28页 |
2.1.1 牛顿运动学方程 | 第20-22页 |
2.1.2 力场 | 第22-24页 |
2.1.3 分子动力模拟的初始化和边界条件 | 第24-25页 |
2.1.4 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系综 | 第25-28页 |
2.2 粗粒化模型 | 第28-31页 |
第三章 双亲性嵌段共聚物双层膜与共聚物胶束的融合机制的研究 | 第31-38页 |
3.1 引言 | 第31-3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3页 |
3.2.1 粗粒化模型和模拟参数 | 第33页 |
3.2.2 模拟系统和条件 | 第33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3-37页 |
3.3.1 双亲性嵌段共聚物双层膜的模拟 | 第33-34页 |
3.3.2 胶束的模拟 | 第34-35页 |
3.3.3 双亲性嵌段共聚物双层膜和胶束融合的模拟 | 第35-37页 |
3.4 结论 | 第37-38页 |
第四章 超细型纳米颗粒对双亲性嵌段共聚物双层膜吸附行为的研究 | 第38-46页 |
4.1 引言 | 第38-39页 |
4.2 粗粒化模型和模拟参数 | 第39-40页 |
4.3 模拟系统和条件 | 第40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40-45页 |
4.5 结论 | 第45-46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