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8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星模拟器的国内外发展概况 | 第10-16页 |
1.2.1 国外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现状 | 第11-16页 |
1.3 论文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1.3.1 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页 |
1.3.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动态星模拟器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案 | 第18-27页 |
2.1 动态星模拟器的组成 | 第18-20页 |
2.1.1 星模拟器光学单元 | 第18-20页 |
2.1.2 计算机控制单元 | 第20页 |
2.1.3 导轨与调整机构 | 第20页 |
2.2 星模拟器的技术原理 | 第20-23页 |
2.2.1 星模拟器的星图坐标 | 第20-22页 |
2.2.2 星等简介 | 第22-23页 |
2.2.3 星模拟器工作原理 | 第23页 |
2.3 LCOS 拼接动态星模拟器设计方案 | 第23-25页 |
2.3.1 两片 LCOS 拼接的原理 | 第23-24页 |
2.3.2 两片 LCOS 拼接的技术要求 | 第24页 |
2.3.3 两片 LCOS 拼接方案 | 第24-25页 |
2.4 TFT-LCD 拼接动态星模拟器的总体设计方案 | 第25-27页 |
2.4.1 两片 TFT-LCD 拼接原理 | 第26页 |
2.4.2 两片 TFT-LCD 拼接的技术要求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器件选取和光学系统参数设定 | 第27-33页 |
3.1 星图显示器件 | 第27-29页 |
3.1.1 LCD 显示芯片 | 第27-28页 |
3.1.2 LCD 驱动电路 | 第28-29页 |
3.2 匀光照明光学系统 | 第29-30页 |
3.3 传像光纤束的选取和主要参数指标 | 第30-31页 |
3.4 星模拟器光学系统参数设定 | 第31-33页 |
3.4.1 光学系统焦距的确定 | 第31页 |
3.4.2 单像元等效张角的确定 | 第31页 |
3.4.3 出瞳口径及出瞳距的确定 | 第31-33页 |
第四章 动态星模拟器光学系统设计和优化 | 第33-55页 |
4.1 光学系统设计分析 | 第33页 |
4.2 光学系统优化设计过程 | 第33-36页 |
4.3 光学系统设计结果 | 第36-37页 |
4.4 光学系统像质评价 | 第37-43页 |
4.4.1 MTF 曲线 | 第37页 |
4.4.2 点列图 | 第37-39页 |
4.4.3 场曲和畸变 | 第39-40页 |
4.4.4 倍率色差 | 第40页 |
4.4.5 几何能量集中度曲线 | 第40-42页 |
4.4.6 鬼像分析 | 第42-43页 |
4.5 套样板 | 第43-46页 |
4.6 公差分析 | 第46-51页 |
4.6.1 公差制定方法 | 第46-47页 |
4.6.2 公差的种类 | 第47-48页 |
4.6.3 公差的分配 | 第48页 |
4.6.4 公差分析 | 第48-51页 |
4.7 光学零件的加工技术要求 | 第51-52页 |
4.7.1 对光学零件玻璃材料的要求 | 第51-52页 |
4.7.2 对光学零件的加工要求 | 第52页 |
4.8 高分动态星模拟器光学镜头 | 第52-55页 |
4.8.1 光学镜头 | 第52-53页 |
4.8.2 测试分析 | 第53-55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