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13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1.2 国内外技术现状 | 第8-10页 |
1.2.1 国外技术现状 | 第8-10页 |
1.2.2 国内技术现状 | 第10页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 | 第10-13页 |
2 法兰螺栓连接的工程计算分析 | 第13-47页 |
2.1 VDI2230 高强度螺栓连接系统计算标准 | 第13-25页 |
2.1.1 VDI2230 标准设计步骤 | 第13-24页 |
2.1.2 螺栓连接设计计算流程 | 第24-25页 |
2.2 轮毂法兰连接刚度等效模型的建立 | 第25-37页 |
2.2.1 螺栓等效载荷的计算 | 第27-28页 |
2.2.2 预紧力-工作载荷关系 | 第28-31页 |
2.2.3 法兰连接等效面积计算 | 第31-32页 |
2.2.4 法兰连接圆锥-圆柱刚度模型 | 第32-37页 |
2.3 连接螺栓的设计计算 | 第37-45页 |
2.3.1 螺栓-法兰相对刚度计算 | 第39-43页 |
2.3.2 螺栓预紧力及工作应力计算 | 第43-45页 |
2.4 结论与小结 | 第45-47页 |
3 法兰螺栓连接的有限元建模技术研究 | 第47-75页 |
3.1 变形协调条件下螺纹的受力方程 | 第47-55页 |
3.2 整体螺纹副刚度方程 | 第55-57页 |
3.2.1 整体螺纹旋合副径向接触刚度 | 第55-56页 |
3.2.2 整体螺纹旋合副轴向接触刚度 | 第56-57页 |
3.3 法兰单元有限元分析 | 第57-66页 |
3.3.1 法兰单元的几何模型 | 第59页 |
3.3.2 两种不同的螺栓连接模拟方法及其原理 | 第59-62页 |
3.3.3 法兰单元的有限元模型 | 第62-64页 |
3.3.4 有限元结果分析 | 第64-66页 |
3.4 对比分析与结论 | 第66-75页 |
3.4.1 螺栓最大应力对比 | 第66-67页 |
3.4.2 螺栓轴向应力分布对比 | 第67-69页 |
3.4.3 各旋合区螺纹承载对比 | 第69-73页 |
3.4.4 结论 | 第73-75页 |
4 轮毂与主轴法兰螺栓连接的分析计算 | 第75-97页 |
4.1 法兰螺栓连接有限元模型 | 第75-80页 |
4.1.1 几何模型 | 第75-76页 |
4.1.2 整体有限元模型 | 第76-77页 |
4.1.3 边界条件与接触设置 | 第77-78页 |
4.1.4 载荷的施加 | 第78-80页 |
4.2 有限元计算结果 | 第80-85页 |
4.3 螺栓危险截面对比分析 | 第85-93页 |
4.3.1 螺栓位置的柱坐标描述 | 第85-86页 |
4.3.2 螺栓组重要截面的提取 | 第86-87页 |
4.3.3 不同方向相同载荷的应力对比 | 第87-88页 |
4.3.4 相同角度不同载荷下螺栓组应力曲线 | 第88-93页 |
4.4 设计计算与有限元结果对比及结论 | 第93-97页 |
4.4.1 螺栓最大工作应力对比 | 第93页 |
4.4.2 螺栓剩余预紧力对比 | 第93页 |
4.4.3 法兰连接相对刚度与螺栓最大工作载荷 | 第93-95页 |
4.4.4 结论及小结 | 第95-97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97-99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97页 |
5.2 展望 | 第97-99页 |
致谢 | 第99-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5页 |
附录 | 第105页 |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研究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