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压力与支护论文--矿井支护与设备论文--回采工作面支护论文

综合机械化开采超高液压支架动力学特性研究

摘要第4-8页
Abstract第8-11页
第一章 引言第15-35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5-22页
        1.1.1 厚煤层开采现状第15-17页
        1.1.2 大采高液压支架的应用第17-21页
        1.1.3 课题研究意义第21-22页
    1.2 研究现状第22-30页
        1.2.1 国内液压支架技术研究现状第22-25页
        1.2.2 国外液压支架技术研究现状第25-30页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第30-32页
    1.4 论文结构框架第32-33页
    1.5 小结第33-35页
第二章 超高液压支架机构运动学分析第35-43页
    2.1 机构及几何参数分析第35-37页
        2.1.1 力学模型第35-36页
        2.1.2 机构分析第36-37页
    2.2 运动学分析第37-41页
        2.2.1 距离变量和角度变量第37-39页
        2.2.2 顶梁保持水平升降的条件第39-41页
    2.3 小结第41-43页
第三章 建立超高液压支架机构动力学方程第43-51页
    3.1 常用的动力学建模理论工具第43-44页
    3.2 建立动力学方程第44-50页
        3.2.1 广义坐标第44-45页
        3.2.2 位姿表示第45-46页
        3.2.3 系统动能和势能第46-48页
        3.2.4 广义力第48页
        3.2.5 建立动力学方程通用形式第48-50页
    3.3 小结第50-51页
第四章 超高液压支架机构动力学方程求解分析第51-61页
    4.1 分析研究对象第51-54页
        4.1.1 超高液压支架结构组成及特点第51-52页
        4.1.2 ZY17300/32/70型液压支架第52-53页
        4.1.3 ZY18800/36/80型液压支架第53-54页
    4.2 7 米高液压支架动力学方程求解第54-58页
        4.2.1 建立7米高液压支架机构动力学方程第54-55页
        4.2.2 动力学方程求解第55-57页
        4.2.3 结果分析第57-58页
    4.3 8 米高支架动力学方程求解第58-60页
        4.3.1 建立8米高液压支架机构动力学方程第58-59页
        4.3.2 动力学方程求解第59-60页
        4.3.3 结果分析第60页
    4.4 小结第60-61页
第五章 虚拟样机仿真研究第61-105页
    5.1 ADAMS动力学仿真理论第61-68页
        5.1.1 虚拟样机技术第61-62页
        5.1.2 ADAMS坐标系和位姿描述第62-63页
        5.1.3 ADAMS动力学方程第63-65页
        5.1.4 ADAMS动力学方程求解第65-68页
    5.2 8 米高液压支架机构动力学虚拟样机仿真第68-74页
        5.2.1 建立虚拟样机模型第68-69页
        5.2.2 运动学仿真第69-70页
        5.2.3 动力学仿真第70-73页
        5.2.4 仿真结果分析第73-74页
    5.3 整个工作循环动力学仿真第74-104页
        5.3.1 研究对象第74-77页
        5.3.2 工况分析第77-79页
        5.3.3 工作循环时间 12s仿真结果第79-84页
        5.3.4 工作循环时间 10s仿真结果第84-90页
        5.3.5 工作循环时间 8s仿真结果第90-95页
        5.3.6 工作循环时间 6s仿真结果第95-100页
        5.3.7 仿真结果分析第100-104页
    5.4 小结第104-105页
第六章 超高液压支架动力学实验研究第105-121页
    6.1 搭建实验平台第105-111页
        6.1.1 数据采集系统第105-108页
        6.1.2 实验对象第108-109页
        6.1.3 工况分析第109-111页
    6.2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111-120页
        6.2.1 ZY22000/39/85D型液压支架实验结果第111-115页
        6.2.2 ZY10000/16/32D型液压支架实验结果第115-119页
        6.2.3 结果分析第119-120页
    6.3 小结第120-121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21-127页
    7.1 主要工作及创新点第121-124页
        7.1.1 主要工作第121-123页
        7.1.2 结论第123-124页
        7.1.3 创新点第124页
    7.2 展望第124-127页
参考文献第127-135页
致谢第135-137页
作者简介第137-139页
附录第139-184页

论文共1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过程混合Petri网的露天矿生产系统建模和优化方法研究
下一篇:蝶叶塑性区穿透特性与层状顶板巷道冒顶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