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高光谱遥感的发展 | 第12-14页 |
1.2.1 高光谱遥感基本理论与发展 | 第12-13页 |
1.2.2 高光谱遥感监测植被原理 | 第13-14页 |
1.3 高光谱遥感在作物生长监测中的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1.3.1 非成像光谱仪监测作物生长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3.2 成像光谱仪监测作物生长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8-25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8页 |
2.2 实验设计 | 第18页 |
2.3 数据获取 | 第18-19页 |
2.3.1 高光谱数据 | 第18-19页 |
2.3.2 玉米农学参数 | 第19页 |
2.4 数据处理 | 第19-21页 |
2.4.1 光谱数据预处理 | 第19-20页 |
2.4.2 一阶微分光谱 | 第20页 |
2.4.3 植被指数 | 第20-21页 |
2.4.4 光谱优化指数 | 第21页 |
2.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1-25页 |
2.5.1 建模方法 | 第21-23页 |
2.5.2 模型检验方法 | 第23页 |
2.5.3 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基于高光谱遥感的玉米SPAD值监测模型 | 第25-56页 |
前言 | 第25页 |
3.1 不同生育期玉米冠层光谱特征 | 第25-26页 |
3.2 不同生育期玉米叶片SPAD值特征分析 | 第26-27页 |
3.3 不同SPAD值玉米冠层光谱特征 | 第27页 |
3.4 基于特征波段的玉米SPAD值估算 | 第27-32页 |
3.4.1 玉米SPAD值与冠层原始光谱及一阶微分光谱的相关性 | 第27-29页 |
3.4.2 基于特征波段的不同生育期玉米SPAD值估算模型构建及检验 | 第29-32页 |
3.5 基于植被指数的玉米SPAD值估算 | 第32-36页 |
3.5.1 植被指数与玉米SPAD值相关性 | 第32-34页 |
3.5.2 基于植被指数的不同生育期玉米SPAD值估算模型构建及检验 | 第34-36页 |
3.6 基于优化光谱指数的玉米SPAD值估算 | 第36-50页 |
3.6.1 优化光谱指数与玉米SPAD值相关性 | 第36-46页 |
3.6.2 基于优化光谱指数的不同生育期玉米SPAD值估算模型构建及检验 | 第46-50页 |
3.7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玉米SPAD值遥感估算 | 第50-54页 |
3.8 小结与讨论 | 第54-56页 |
第四章 玉米叶片氮含量高光谱估算模型 | 第56-83页 |
前言 | 第56页 |
4.1 不同生育期玉米叶片氮含量特征分析 | 第56-57页 |
4.2 不同玉米叶片氮含量的冠层光谱特征 | 第57页 |
4.3 基于特征波段的玉米叶片含氮量估算 | 第57-62页 |
4.3.1 不同生育期玉米叶片氮含量与原始光谱及一阶微分光谱相关性 | 第57-59页 |
4.3.2 基于特征波段的玉米叶片氮含量估算模型及检验 | 第59-62页 |
4.4 基于植被指数的玉米叶片氮含量的估算模型 | 第62-65页 |
4.4.1 植被指数与玉米叶片氮含量的相关性 | 第62-63页 |
4.4.2 基于植被指数的玉米叶片氮含量模型估算分析 | 第63-65页 |
4.5 基于优化光谱指数的玉米叶片氮含量估算 | 第65-79页 |
4.5.1 优化光谱指数与玉米叶片氮含量的相关性 | 第65-75页 |
4.5.2 基于优化光谱指数的玉米叶片氮含量估算模型构建及检验 | 第75-79页 |
4.6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玉米叶片氮含量估算 | 第79-82页 |
4.7 小结与讨论 | 第82-83页 |
第五章 基于无人机高光谱影像的玉米长势监测 | 第83-90页 |
前言 | 第83页 |
5.1 影像获取与处理 | 第83-84页 |
5.2 基于高光谱影像的玉米冠层叶片SPAD值反演 | 第84-86页 |
5.3 基于高光谱影像的玉米叶片氮含量反演 | 第86-89页 |
5.4 小结与讨论 | 第89-9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0-93页 |
6.1 结论 | 第90-91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
作者简介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