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环境污染的危害论文--对生物的危害论文--植物论文--农作物论文

燃煤电厂周边冬小麦多环芳烃吸收积累特征及其膳食暴露风险评价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3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3-17页
        1.2.1 我国农田土壤PAHs污染现状第13-14页
        1.2.2 PAHs在土壤中的积累和迁移第14页
        1.2.3 PAHs在植物体内吸收、转运及积累第14-16页
        1.2.4 我国冬小麦籽粒PAHs污染水平第16页
        1.2.5 人体暴露PAHs的途径及危害第16-17页
    1.3 研究目的第17页
    1.4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5 技术路线第18-19页
第二章 燃煤电厂周边农田土壤PAHs污染水平及特征第19-30页
    2.1 引言第19-20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0-22页
        2.2.1 试验材料第20页
        2.2.2 仪器试剂第20页
        2.2.3 试验方法第20-22页
        2.2.4 质量控制第22页
        2.2.5 数据处理第22页
    2.3 结果分析第22-25页
        2.3.1 土壤中PAHs含量和组成第22-24页
        2.3.2 土壤中PAHs来源解析第24-25页
    2.4 讨论第25-29页
    2.5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燃煤电厂周边冬小麦体内PAHs水平及积累特征第30-39页
    3.1 引言第30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30-31页
        3.2.1 试验材料第30页
        3.2.2 仪器试剂第30页
        3.2.3 试验方法第30-31页
        3.2.4 质量控制第31页
        3.2.5 数据处理第31页
    3.3 结果分析第31-36页
        3.3.1 冬小麦体内PAHs浓度第31页
        3.3.2 冬小麦体内PAHs分布特征第31-36页
        3.3.3 冬小麦根系对PAHs的富集第36页
    3.4 讨论第36-38页
    3.5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燃煤电厂周边冬小麦籽粒PAHs健康风险评价第39-47页
    4.1 序言第39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39-41页
        4.2.1 试验材料第39-40页
        4.2.2 仪器试剂第40页
        4.2.3 试验方法第40页
        4.2.4 数据处理第40-41页
    4.3 结果分析第41-45页
        4.3.1 冬小麦籽粒中PAHs的生物有效性第41-42页
        4.3.2 膳食摄入燃煤电厂周边冬小麦籽粒的健康风险评价第42-45页
    4.4 讨论第45页
    4.5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第47-49页
    5.1 结论第47-48页
    5.2 创新点第48页
    5.3 研究展望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7页
致谢第57-59页
作者简介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年代旱作小麦穗部苞片光合特性及蔗糖合成代谢差异
下一篇:基于高光谱遥感的关中地区玉米农学参数估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