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8页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3.1 文献研究法 | 第18-19页 |
1.3.2 问卷调查和访谈法 | 第19页 |
1.3.3 跨学科研究法 | 第19页 |
1.4 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第19-21页 |
1.4.1 研究的重点 | 第19页 |
1.4.2 研究的难点 | 第19-20页 |
1.4.3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0-21页 |
2 核心概念及其联系 | 第21-26页 |
2.1 核心概念 | 第21-23页 |
2.1.1 核心素养 | 第21-22页 |
2.1.2 思想政治教育 | 第22页 |
2.1.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第22-23页 |
2.2 核心素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 | 第23-26页 |
2.2.1 目的实现的一致性 | 第23-24页 |
2.2.2 内容选择的耦合性 | 第24-25页 |
2.2.3 方法运用的同质性 | 第25-26页 |
3 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 第26-39页 |
3.1 调查设计及对象 | 第26-27页 |
3.2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持续向好 | 第27-30页 |
3.2.1 立足人文底蕴,以文化人持续深入 | 第27页 |
3.2.2 立足科学精神,“四个意识”不断增强 | 第27-28页 |
3.2.3 立足学会学习,网络育人扎实推进 | 第28页 |
3.2.4 立足健康生活,专门机构队伍不断建强 | 第28-29页 |
3.2.5 立足责任担当,核心价值观深入践行 | 第29页 |
3.2.6 立足实践创新,思政理论课顶层设计日益完善 | 第29-30页 |
3.3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0-34页 |
3.3.1 文化自信需进一步提振 | 第30-31页 |
3.3.2 理性思维需进一步增强 | 第31页 |
3.3.3 自主学习需进一步提升 | 第31-32页 |
3.3.4 心理健康需进一步重视 | 第32-33页 |
3.3.5 国际理解需进一步深化 | 第33页 |
3.3.6 实践育人需进一步拓展 | 第33-34页 |
3.4 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4-39页 |
3.4.1 人文底蕴不足制约文化自信增强 | 第34-35页 |
3.4.2 科学精神迷失制约理性思维发展 | 第35-36页 |
3.4.3 忽视学会学习制约自主学习能力提高 | 第36页 |
3.4.4 健康生活养成不佳制约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 第36-37页 |
3.4.5 责任担当教育不平衡制约国际理解深化 | 第37-38页 |
3.4.6 实践创新落地难制约实践育人的成效 | 第38-39页 |
4 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 第39-52页 |
4.1 夯实文化基础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 | 第39-43页 |
4.1.1 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校环境 | 第39-40页 |
4.1.2 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环境 | 第40-42页 |
4.1.3 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家庭环境 | 第42-43页 |
4.2 坚持自主发展促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改善 | 第43-47页 |
4.2.1 强化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 第43-44页 |
4.2.2 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 第44-45页 |
4.2.3 积极发挥组织育人的重要作用 | 第45-46页 |
4.2.4 建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 第46-47页 |
4.3 推动社会参与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的充分发挥 | 第47-52页 |
4.3.1 创新思政理论课教学思维 | 第47-48页 |
4.3.2 改进思政理论课教学方法 | 第48-49页 |
4.3.3 丰富思政理论课课程内容 | 第49-50页 |
4.3.4 建强思政理论课专职教师队伍 | 第50页 |
4.3.5 创新高校社会实践育人内涵 | 第50-52页 |
结束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附录A: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