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2.1 SemEval-2007评测任务 | 第13页 |
1.2.2 SemEval-2010评测任务 | 第13-15页 |
1.2.3 框架消歧相关研究 | 第15-17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7-20页 |
第二章 语义知识库 | 第20-32页 |
2.1 语义知识库现状 | 第20-23页 |
2.1.1 PropBank | 第20-21页 |
2.1.2 NomBank | 第21-22页 |
2.1.3 FrameNet | 第22-23页 |
2.2 框架语义学概念 | 第23-32页 |
2.2.1 框架语义学 | 第29页 |
2.2.2 框架(Frame) | 第29-30页 |
2.2.3 框架元素(Frame element,FE) | 第30页 |
2.2.4 框架关系(Frame-frame Relations) | 第30页 |
2.2.5 词元(Lexical Unit) | 第30-32页 |
第三章 框架消歧模型 | 第32-40页 |
3.1 框架消歧任务形式化表示 | 第33页 |
3.2 序列标注模型 | 第33-36页 |
3.2.1 隐马尔可夫模型 | 第34页 |
3.2.2 最大熵马尔可夫模型 | 第34-35页 |
3.2.3 条件随机场模型 | 第35-36页 |
3.3 条件随机场算法建模 | 第36-40页 |
3.3.1 条件随机场模型的定义 | 第36-37页 |
3.3.2 条件随机场模型的学习算法 | 第37-39页 |
3.3.3 条件随机场模型的预测算法 | 第39-40页 |
第四章 特征选择 | 第40-48页 |
4.1 基本特征模板及模板设置 | 第40-43页 |
4.2 依存特征模板及模板设置 | 第43-48页 |
第五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8-64页 |
5.1 实验流程 | 第48页 |
5.2 语料准备 | 第48-57页 |
5.3 语料的预处理 | 第57-60页 |
5.4 实验评价指标 | 第60页 |
5.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0-6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64页 |
6.2 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