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交通肇事案件中的共同过失犯罪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9-11页
    1.2 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 研究方法第13-15页
第2章 交通肇事罪共犯司法实践中的问题及理论争议第15-26页
    2.1 实践中的交通肇事罪共犯问题第15-17页
        2.1.1 郭瑶交通肇事指使逃逸案第15-16页
        2.1.2 赵某、张某、王某利强令违章驾驶交通肇事案第16页
        2.1.3 对上述案件的评析以及共犯问题的提出第16-17页
    2.2 共同过失犯罪能否成立共犯的理论研究第17-22页
        2.2.1 我国有关共同过失犯罪的理论第18-19页
        2.2.2 域外共同过失犯罪的理论分歧第19-20页
        2.2.3 本文赞同共同过失犯罪成立共犯的观点第20-22页
    2.3 共同过失犯罪是否成立共犯的立法考察第22-26页
        2.3.1 我国立法规定第22-23页
        2.3.2 国外关于共同过失犯罪的相关立法第23-25页
        2.3.3 考察后的评析第25-26页
第3章 交通肇事罪能够成立共犯第26-35页
    3.1 承认交通肇事罪中存在共同犯罪是三段论推理的必然结果第26-29页
        3.1.1 共同过失犯罪成立共同犯罪第26-27页
        3.1.2 共同的交通肇事罪是共同过失犯罪第27-28页
        3.1.3 交通肇事罪中存在共同犯罪第28-29页
    3.2 承认交通肇事罪中存在共同犯罪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现实要求第29-32页
        3.2.1 交通肇事罪共犯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第29-30页
        3.2.2 承认交通肇事罪共犯有利于正确追究各犯罪人的刑事责任第30-31页
        3.2.3 承认交通肇事罪共犯有利于消除我国立法与司法之间的矛盾现状第31-32页
    3.3 承认交通肇事罪共犯具有法律上的坚实基础第32-35页
        3.3.1 我国刑法并未否认共同过失犯罪的存在第32-33页
        3.3.2 我国最高院《解释》对于共同过失犯罪予以了肯定第33页
        3.3.3 古今中外对共同过失犯罪的规定为我国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第33-35页
第4章 交通肇事罪共同过失犯罪的重构第35-49页
    4.1 交通肇事罪共同过失犯罪的成立条件重构第35-39页
        4.1.1 交通肇事罪行为主体分析第35-37页
        4.1.2 共同过失的主观心理第37-38页
        4.1.3 共同过失行为危害公共交通安全第38页
        4.1.4 共同过失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第38-39页
    4.2 交通肇事罪共同过失犯罪成立范围重构第39-43页
        4.2.1 最高院《解释》中教唆犯﹑帮助犯存在情形分析第39-41页
        4.2.2 关于过失教唆犯和过失帮助犯问题探究第41-43页
    4.3 交通肇事罪共同过失犯罪中的责任重构第43-46页
        4.3.1 对独立责任原则的合理性评析第43-45页
        4.3.2 归责之需——定罪上“部分实行全部责任”第45页
        4.3.3 量刑上——区别对待原则之提倡第45-46页
    4.4 交通肇事罪共犯问题的立法完善第46-49页
        4.4.1 在刑法总则部分将共同过失犯罪纳入共同犯罪的范畴第46-47页
        4.4.2 对最高院《解释》相关法条的修改建议第47-49页
结论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多元表征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策略研究
下一篇:阿恩海姆视知觉理论中的知觉力对画面构图平衡感的例证分析--结合个人毕业作品进行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