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词 | 第6-8页 |
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摘要 | 第11-19页 |
导论 | 第19-26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 第19-20页 |
第二节 国内外同类课题状况 | 第20-23页 |
2.1.国内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2.2.国外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第三节 主要问题和观点 | 第23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第五节 创新之处和难点 | 第24-26页 |
第一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软实力的理论探讨 | 第26-49页 |
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解析 | 第26-32页 |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 第26-28页 |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 | 第28-30页 |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 | 第30-32页 |
第二节 文化软实力概念解析 | 第32-40页 |
2.1 文化软实力概念的提出 | 第32-34页 |
2.2 文化软实力的内涵 | 第34-37页 |
2.3 文化软实力的构成 | 第37-40页 |
第三节 埃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解析 | 第40-49页 |
3.1 口头传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 第40-42页 |
3.2 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 第42-44页 |
3.3 民俗节庆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 第44-46页 |
3.4 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 第46-49页 |
第二章 埃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研究 | 第49-82页 |
第一节 口头传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以埃及民歌为例 | 第49-56页 |
1.1 麦瓦勒民间吟唱艺术 | 第49-52页 |
1.2 埃及民间童谣 | 第52-54页 |
1.3 埃及宗教歌曲 | 第54-56页 |
第二节 传统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以埃及舞蹈为例 | 第56-65页 |
2.1 古埃及舞蹈 | 第57-60页 |
2.2 台哈提布竞技艺术 | 第60-62页 |
2.3 苏菲舞 | 第62-65页 |
第三节 民俗节庆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以埃及节日为例 | 第65-71页 |
3.1 法老时期的节日——以尼罗河的忠诚节为例 | 第65-67页 |
3.2 埃及基督教节日——以科普特斋戒为例 | 第67-69页 |
3.3 埃及伊斯兰教节日——以圣纪节为例 | 第69-71页 |
第四节 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以埃及生产技术为例 | 第71-82页 |
4.1 埃及传统木工制作技艺 | 第71-75页 |
4.2 埃及传统矿物质加工技艺 | 第75-77页 |
4.3 埃及传统纺织工艺制作技艺 | 第77-82页 |
第三章 埃及非遗保护的政策法规与实施机构 | 第82-112页 |
第一节 埃及非遗保护的法律政策 | 第82-86页 |
第二节 埃及非遗保护的机构设置 | 第86-97页 |
2.1 埃及非遗保护的管理机构 | 第86-89页 |
2.2 埃及非遗保护的研究机构 | 第89-93页 |
2.3 埃及非遗保护的展示机构 | 第93-97页 |
第三节 埃及非遗保护的国际合作 | 第97-102页 |
3.1 埃及非遗保护的国际法律合作 | 第97-99页 |
3.2 埃及非遗保护的国际项目合作 | 第99-102页 |
第四节 埃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手段 | 第102-112页 |
4.1 埃及非遗保护的国家政策手段 | 第102-105页 |
4.2 埃及非遗保护的国家机构手段 | 第105-108页 |
4.3 埃及非遗保护的民间学术手段 | 第108-112页 |
第四章 埃及非遗保护对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作用 | 第112-139页 |
第一节 埃及非遗保护对文化凝聚力建设的作用 | 第112-119页 |
1.1 埃及非遗保护与文化凝聚力 | 第112-114页 |
1.2 非遗在埃及国民性构成中的表现 | 第114-116页 |
1.3 文化凝聚力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 第116-119页 |
第二节 埃及非遗保护对文化传播力建设的作用 | 第119-125页 |
2.1 埃及非遗保护与文化传播力 | 第119-121页 |
2.2 非遗在埃及文化传播力构建中的表现 | 第121-123页 |
2.3 文化传播力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 第123-125页 |
第三节 埃及非遗保护对文化生产力建设的作用 | 第125-132页 |
3.1 埃及非遗保护与文化生产力 | 第125-127页 |
3.2 非遗在埃及文化生产力构建中的表现 | 第127-130页 |
3.3 非遗产业化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 第130-132页 |
第四节 埃及非遗保护对文化影响力建设的作用 | 第132-139页 |
4.1 埃及非遗保护与文化影响力 | 第132-134页 |
4.2 非遗在埃及文化影响力构建中的表现 | 第134-136页 |
4.3 文化影响力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 第136-139页 |
第五章 埃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我国的启示 | 第139-167页 |
第一节 中埃文化共鸣在非遗中的体现 | 第139-145页 |
1.1 文化共鸣在中埃民间传说中的体现 | 第139-142页 |
1.2 文化共鸣在中埃民间表演中的体现 | 第142-145页 |
第二节 埃及非遗保护主体对我国的启示 | 第145-151页 |
2.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体 | 第145-148页 |
2.2 我国在非遗保护主体层面所面临的问题 | 第148-149页 |
2.3 埃及非遗保护主体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149-151页 |
第三节 埃及非遗保护路径对我国的启示 | 第151-157页 |
3.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路径 | 第151-154页 |
3.2 我国在非遗保护路径层面所面临的问题 | 第154-155页 |
3.3 埃及非遗保护路径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155-157页 |
第四节 中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合作研究 | 第157-167页 |
4.1 中埃非遗保护的合作基础 | 第157-161页 |
4.2 中埃非遗保护的合作现状 | 第161-163页 |
4.3 中埃非遗保护的合作前景 | 第163-167页 |
结语 | 第167-169页 |
参考资料 | 第169-178页 |
附录一 | 第178-180页 |
附录二 | 第180-184页 |
附录三 | 第184-1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