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观赏园艺(花卉和观赏树木)论文--多年生花卉类论文--宿根花卉类论文

蓝眼菊种质创新初步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1 前言第10-23页
    1.1 蓝眼菊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第10页
        1.1.1 蓝眼菊的形态特征第10页
        1.1.2 蓝眼菊的生物学特性第10页
    1.2 蓝眼菊的研究现状第10-13页
    1.3 观赏植物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第13-17页
        1.3.1 模糊数学法第14页
        1.3.2 灰色系统理论第14页
        1.3.3 层次分析法第14-15页
        1.3.4 模糊相似优先比法第15页
        1.3.5 百分制记分法第15-17页
    1.4 花卉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第17-20页
        1.4.1 良种离体快繁第17-18页
        1.4.2 花卉脱毒第18-19页
        1.4.3 种质资源保存第19-20页
        1.4.4 次生代谢物生产第20页
    1.5 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研究进展第20-22页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2-23页
        1.6.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2-23页
        1.6.2 研究路线第23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3-34页
    2.1 实生苗繁育生物学性状研究第23-24页
        2.1.1 材料第23页
        2.1.2 方法第23-24页
    2.2 百分制记分法筛选优良单株第24-26页
        2.2.1 材料第24页
        2.2.2 方法第24-26页
    2.3 组织培养第26-29页
        2.3.1 利用茎段建立快繁体系第26-27页
        2.3.2 利用叶片建立再生体系第27-29页
    2.4 ISSR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分析第29-34页
        2.4.1 利用叶片再生获得体细胞无性系第29页
        2.4.2 ISSR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分析第29-3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4-54页
    3.1 实生苗繁育第34-36页
        3.1.1 实生苗繁育生物学性状研究第34-35页
        3.1.2 株高、蓬径生长动态观察第35-36页
    3.2 百分制记分法筛选优良单株第36-43页
        3.2.1 花色瓣型评分标准的确定第36-38页
        3.2.2 百分制记分法评价体系及评分标准第38-40页
        3.2.3 优良单株筛选结果第40-41页
        3.2.4 各主要性状相关性分析第41-43页
    3.3 组织培养第43-47页
        3.3.1 利用茎段建立快繁体系第43-44页
        3.3.2 利用叶片建立再生体系第44-47页
    3.4 ISSR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分析第47-54页
        3.4.1 样品DNA提取第47页
        3.4.2 ISSR反应体系优化第47-49页
        3.4.3 引物筛选第49-52页
        3.4.4 ISSR体细胞无性系遗传变异分析第52-54页
4 讨论第54-57页
    4.1 实生苗培育第54页
    4.2 百分制记分法筛选优良单株第54-55页
    4.3 组织培养第55-56页
        4.3.1 利用茎段建立快繁体系第55页
        4.3.2 利用叶片建立再生体系第55-56页
    4.4 ISSR体细胞无性系遗传变异分析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4页
附录第64-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黑曲霉植酸酶微丸的制备和质量评价
下一篇:大豆CBL基因的克隆及干扰载体的构建与遗传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