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前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30页 |
1.1 他汀类药物简介 | 第9-15页 |
1.1.1 他汀类药物的生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 第9-11页 |
1.1.2 他汀类药物的种类和市场前景 | 第11-12页 |
1.1.3 他汀类药物中间体(R)-3-TBDMSO戊二酸单甲酯的合成方法 | 第12-15页 |
1.2 脂肪酶的催化反应 | 第15-22页 |
1.2.1 酶的分类和丝氨酸水解酶简介 | 第15-16页 |
1.2.2 脂肪酶的分子结构及其立体选择性的分子基础 | 第16-18页 |
1.2.3 脂肪酶的催化作用机理 | 第18-19页 |
1.2.4 脂肪酶的催化特性 | 第19-20页 |
1.2.5 脂肪酶在手性拆分和不对称合成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1.3 油/水两相体系中的酶催化反应 | 第22-29页 |
1.3.1 两相体系的结构和性质 | 第22-23页 |
1.3.2 两相体系中酶催化反应的影响因素 | 第23-27页 |
1.3.3 两相体系中酶催化的优化处理 | 第27-29页 |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29-30页 |
第二章 实验药品、仪器与检测方法 | 第30-36页 |
2.1 实验药品 | 第30-33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33-36页 |
2.2.1 高效液相色谱(HPLC) | 第33-34页 |
2.2.2 红外光谱(FT-IR) | 第34页 |
2.2.3 气相色谱(GC) | 第34-35页 |
2.2.4 气质联用(GC-MS) | 第35-36页 |
第三章 非水相中酶催化3-TBDMSO戊二酸酐不对称醇解过程的强化 | 第36-45页 |
3.1 实验方法 | 第36-42页 |
3.1.1 反应体系 | 第36-37页 |
3.1.2 标准曲线的测定 | 第37-38页 |
3.1.3 分步加甲醇法 | 第38-39页 |
3.1.4 酶催化不可逆酯化反应 | 第39-41页 |
3.1.5 3-TBDMSO戊二酸酐转化率的计算方法 | 第41-42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42-45页 |
3.2.1 甲醇加入次数对3-TBDMSO戊二酸酐转化率的影响 | 第42-43页 |
3.2.2 乙酰乙酸甲酯对3-TBDMSO戊二酸酐转化率的影响 | 第43-44页 |
3.2.3 碳酸二甲酯对3-TBDMSO戊二酸酐转化率的影响 | 第44-45页 |
第四章 两相反应体系中酶催化3-TBDMSO戊二酸二甲酯半水解反应的初步研究 | 第45-61页 |
4.1 实验方法 | 第45-51页 |
4.1.1 反应体系 | 第45-46页 |
4.1.2 3-TBDMSO戊二酸二甲酯的制备和初步分离 | 第46-48页 |
4.1.3 3-TBDMSO戊二酸二甲酯的进一步纯化 | 第48-49页 |
4.1.4 酶催化3-TBDMSO戊二酸二甲酯不对称水解反应 | 第49-50页 |
4.1.5 3-TBDMSO戊二酸二甲酯含量的计算方法 | 第50页 |
4.1.6 3-TBDMSO戊二酸二甲酯半水解反应结果的分析方法 | 第50-51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51-61页 |
4.2.1 3-TBDMSO戊二酸二甲酯的表征结果 | 第51-52页 |
4.2.2 温度的影响 | 第52-54页 |
4.2.3 摇床转速的影响 | 第54-55页 |
4.2.4 超声频率的影响 | 第55-57页 |
4.2.5 油水体积分数的影响 | 第57-58页 |
4.2.6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58-59页 |
4.2.7 3-TBDMSO戊二酸二甲酯半水解产物的红外表征结果 | 第59-6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5.1 结论 | 第61页 |
5.2 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