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小说论文--新体小说论文

论严歌苓:文学的舞者

中文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1页
引论第15-25页
第一章 严歌苓的小说世界第25-60页
    第一节 沉重的肉身第25-37页
        一、童年·父母·家庭第27-28页
        二、军队·西藏·战场第28-31页
        三、舞蹈第31-32页
        四、失眠第32-34页
        五、婚姻第34-36页
        六、移民第36-37页
    第二节 高蹈的精神第37-60页
        一、个体·生命·人性第39-42页
        二、寄居者·局外人第42-44页
        三、荒谬感·魔幻感第44-49页
        四、弱者·底层·民间第49-55页
        五、爱与性第55-60页
第二章 边缘行走:叙事伦理的完善第60-86页
    第一节 情爱伦理第60-70页
        一、危险的边缘第61-62页
        二、伦常的边缘第62-64页
        三、性别的边缘第64-69页
        四、无法界定的情感第69-70页
    第二节 历史伦理第70-86页
        一、个体生命的复活第72-76页
        二、个体和群体的关系第76-79页
        三、女性视阈的新历史主义小说第79-86页
第三章 极端探测:心理深度的开掘第86-111页
    第一节 非常态环境下的人第87-99页
        一、文革的极致环境第87-92页
        二、封闭的特权环境第92-93页
        三、迁移的错位环境第93-95页
        四、饥饿的绝境第95-97页
        五、战争或暴力的状态第97-99页
    第二节 非常理情节中的人第99-111页
        一、《梨花疫》:负负得正的悖反第100-102页
        二、《乖乖贝比》、《扮演者》:荒谬的圆满第102-103页
        三、《白蛇》:让不可能的情节发生第103-105页
        四、《第九个寡妇》:化离奇为无奇第105-111页
第四章 严歌苓的小说艺术第111-150页
    第一节 通灵的语感第112-120页
        一、炼字造句第113-116页
        二、抽象化语言第116-118页
        三、双语的交汇与互动第118-120页
    第二节 视觉化形象第120-132页
        一、初始画面第120-122页
        二、包容性的瞬间第122-124页
        三、视角与意象第124-126页
        四、色彩第126-128页
        五、视觉化思维第128-132页
    第三节 音乐、舞蹈精神第132-150页
        一、韵律与节奏第133-137页
        二、结构的音乐性第137-141页
        三、舞蹈与小说的完美融合第141-150页
第五章 文学坐标中的严歌苓第150-186页
    第一节 "女兵三部曲"与1980年代的中国文学第150-168页
        一、绿色的血脉:《绿血》与1980年代的军旅文学第150-153页
        二、纷绕的思绪:《一个女兵的悄悄话》与1980年代的反思文学第153-157页
        三、越轨的笔致:《雌性的草地》第157-168页
    第二节 边缘人的际遇:《少女小渔》与旅美华人文学第168-175页
        一、"我是准?":台湾旅美作家提出的身份追问第169-171页
        二、强者获胜,弱者永生:大陆旅美作家的两种生存哲学第171-175页
    第三节 中国佬的故事:《扶桑》与美国华裔文学第175-186页
        一、中国形象第176-179页
        二、华人移民史第179-186页
余论第186-189页
参考文献第189-200页
攻博期间出版、发表情况一览第200-202页
后记:陪我跑马拉松的人第202-205页

论文共2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以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为例
下一篇:神圣的污秽--用斯宾诺莎磨制的镜片看“情色”作家菲利普·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