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图表清单 | 第7-12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21页 |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湖泊底泥重金属释放研究进展 | 第13-19页 |
·湖泊底泥重金属释放的理论基础 | 第13-18页 |
·国内外湖泊底泥中重金属释放研究概况 | 第18-19页 |
·研究内容及主要创新点 | 第19-21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和方法 | 第21-27页 |
·研究内容 | 第21-26页 |
·采样方案的设计 | 第21-23页 |
·滇池底泥中重金属释放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23-26页 |
·技术路线 | 第26页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滇池底泥污染特征 | 第27-42页 |
·样品采集 | 第27页 |
·水样的制备 | 第27页 |
·土样的制备 | 第27页 |
·样品分析 | 第27-28页 |
·pH的测定 | 第27页 |
·有机质的测定:重铬酸钾容量法—稀释热法 | 第27-28页 |
·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 第28页 |
·数据整理 | 第28-38页 |
·pH的数据分析 | 第28-29页 |
·有机质含量的数据分析 | 第29-31页 |
·滇池重金属含量数据分析 | 第31-38页 |
·滇池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 | 第38-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BCR分级提取法在重金属形态分析中的应用 | 第42-52页 |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43页 |
·实验步骤 | 第43-44页 |
·醋酸可提取物 | 第43页 |
·可还原提取物 | 第43页 |
·可氧化提取物 | 第43-44页 |
·残渣态 | 第44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4-51页 |
·滇池底泥中重金属元素形态BCR连续提取结果误差分析 | 第44-45页 |
·滇池底泥重金属形态分布 | 第45-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腐殖酸对于重金属释放的影响 | 第52-62页 |
·腐殖酸 | 第52-53页 |
·土壤腐殖酸的性质 | 第52-53页 |
·土壤胶体 | 第53页 |
·HA的制备 | 第53-54页 |
·HA的提取与纯化 | 第53-54页 |
·HA的溶解 | 第54页 |
·不同浓度的HA溶液的制备 | 第54页 |
·HA对重金属释放的影响实验 | 第54页 |
·数据处理 | 第54-61页 |
·HA浓度的变化对于滇池底泥重金属的释放率 | 第54-58页 |
·同一重金属的释放规律 | 第58-61页 |
·小结 | 第61-62页 |
第六章 不同浓度HA溶液及滇池底泥与铜的络合 | 第62-70页 |
·材料及仪器 | 第62页 |
·实验材料和条件 | 第62页 |
·实验仪器 | 第62页 |
·实验方法 | 第62-64页 |
·实验原理 | 第62-63页 |
·实验步骤 | 第63-64页 |
·实验结果 | 第64-69页 |
·铜的定量分析 | 第64-65页 |
·HA与铜离子络合分析 | 第65-67页 |
·滇池底泥与铜离子络合的数据分析 | 第67-69页 |
·讨论 | 第69-70页 |
第七章 结论及建议 | 第70-72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