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用一般科学论文

基于精密机器人的超声场测量和综合分析系统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1.1 生物医学超声工程简介第10-11页
    1.2 超声波治疗中的关键技术第11-13页
        1.2.1 聚焦式医用超声换能器结构及应用第11-12页
        1.2.2 聚焦式医用超声换能器的性能和声场分布第12-13页
    1.3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3-15页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第15-17页
第二章 超声换能器声场特性和频率的理论研究和分析第17-24页
    2.1 描述超声场的常用物理量第17-19页
    2.2 辐射声场理论第19-21页
        2.2.1 圆形平面活塞式超声换能器辐射声场的理论分析第19-20页
        2.2.2 聚焦声场的理论分析第20-21页
    2.3 声场的能量及声束宽度第21-23页
        2.3.1 平面式换能器的声束宽度和形状第21-22页
        2.3.2 聚焦式超声换能器的声束特点第22-23页
    2.4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三章 超声场特性的自动化测量和综合分析系统设计第24-40页
    3.1 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第24-25页
    3.2 机械系统的设计和组成第25-29页
        3.2.1 精密步进电机的特性和组装第26-27页
        3.2.2 驱动器的特性第27-28页
        3.2.3 运动控制卡的功能和控制特性第28-29页
    3.3 硬件系统第29-34页
        3.3.1 上位机运动控制的模块第30-31页
        3.3.2 超声信号的发射模块第31-32页
        3.3.3 超声信号接收换能器第32页
        3.3.4 超声信号的数据采集模块第32-34页
    3.4 软件系统第34-39页
        3.4.1 软件模块第35-36页
        3.4.2 子系统软件功能第36-39页
    3.5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四章 超声场和频率特性测量的方法研究和软件实现第40-53页
    4.1 超声场特性的测定方法研究第40-41页
    4.2 硬件动态链接库调用的实现第41-42页
    4.3 运动控制单元模块的实现第42-44页
        4.3.1 X轴步进电机的上位机控制模块实现第43页
        4.3.2 Y轴步进电机的上位机控制模块实现第43-44页
        4.3.3 Z轴步进电机的上位机控制模块实现第44页
    4.4 超声波信号采集模块的软件控制实现第44-47页
        4.4.1 虚拟示波器输入控制的流程图第44-45页
        4.4.2 数字虚拟示波器信号采集的软件控制实现第45-46页
        4.4.3 数字虚拟示波器信号采集显示的软件控制实现第46-47页
    4.5 水听器法测量超声声场特性的方案第47-50页
        4.5.1 超声场的表现形式及其性能参数第47-48页
        4.5.2 超声场自动化检测的扫描路径规划第48-49页
        4.5.3 超声场扫描测量路径的软件平台实现第49-50页
        4.5.4 超声场特性自动测定的设计步骤第50页
    4.6 超声换能器频率特性的测定方法研究第50-52页
        4.6.1 基于离散傅立叶变换的频谱分析第50-51页
        4.6.2 频率特性测定时的窗函数的选择第51页
        4.6.3 频率特性测定时设计检测步骤第51-52页
    4.7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五章 超声换能器声场和频率特性的测试和仿真分析第53-59页
    5.1 超声换能器声场和频率特性分析软件的实现第53-57页
        5.1.1 轴向和径向超声场分布的实验结果和建模分析第53-55页
        5.1.2 焦平面超声场分布曲面图第55-57页
        5.1.3 焦斑区域的测量结果和仿真分析第57页
    5.2 频率特性的实验分析与研究第57-58页
    5.3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六章 凹球壳自聚焦超声场模型的冲击波场建模应用第59-65页
    6.1 实验设计与装置第59-60页
    6.2 体外聚焦冲击波特性波形的测量第60-62页
    6.3 冲击波实验数据与聚焦超声场理论模型MATLAB仿真讨论第62-64页
        6.3.1 轴向声压分布的理论模型与实验结果第62-63页
        6.3.2 焦平面径向声压分布的理论模型与实验结果第63-64页
        6.3.3 声场焦平面和焦域的三维仿真第64页
    6.4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65-67页
    7.1 主要结论第65-66页
    7.2 工作展望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0-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利用灌注式生物反应器体外构建大段组织工程骨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沙门氏菌FabI和黄单胞菌GlmU结构的靶酶抑制剂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