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3-17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1.1 氟资源及主要性质 | 第13页 |
1.1.2 氟的来源及危害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 第14-16页 |
1.2.1 氟的分离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纳米材料在分离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1.3 选题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第2章 测定氟离子的条件选择 | 第17-22页 |
2.1 前言 | 第17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7-18页 |
2.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17-18页 |
2.2.2 溶液的配制 | 第18页 |
2.2.3 实验方法 | 第18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18-21页 |
2.3.1 搅拌时间的选择 | 第18-19页 |
2.3.2 总离子强度缓冲溶液的加入量 | 第19页 |
2.3.3 工作曲线的绘制 | 第19-21页 |
2.4 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纳米γ-Al_2O_3除氟性能及机理研究 | 第22-40页 |
3.1 前言 | 第22-23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23-24页 |
3.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23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23-2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24-39页 |
3.3.1 吸附剂的选择 | 第24-25页 |
3.3.2 纳米 Al_2O_3等电点的测定 | 第25页 |
3.3.3 溶液pH 值对离子吸附影响 | 第25-27页 |
3.3.4 时间对吸附行为的影响 | 第27页 |
3.3.5 吸附剂用量的影响 | 第27-28页 |
3.3.6 吸附动力学 | 第28-32页 |
3.3.7 吸附热力学 | 第32-36页 |
3.3.8 测定干扰分析 | 第36-39页 |
3.4 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酸处理后的锐钛型纳米 TiO_2去除氟 | 第40-47页 |
4.1 前言 | 第40页 |
4.2 实验 | 第40-41页 |
4.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40-41页 |
4.2.2 实验方法 | 第4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1-46页 |
4.3.1 溶液pH 值对吸附的影响 | 第41-42页 |
4.3.2 离子强度的影响 | 第42-43页 |
4.3.3 吸附动力学 | 第43页 |
4.3.4 吸附热力学 | 第43-44页 |
4.3.5 竞争性阴离子对纳米 TiO_2吸附氟离子的影响 | 第44-45页 |
4.3.6 竞争性阳离子对纳米 TiO_2吸附氟离子的影响 | 第45-46页 |
4.4 小结 | 第46-47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7-48页 |
下一步研究工作计划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53-54页 |
一、发表论文、出版专著 | 第53页 |
二、科研项目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