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1 纳税人公益诉讼制度的基础理论 | 第10-19页 |
1.1 纳税人公益诉讼的涵义、特征及法律性质 | 第10-14页 |
1.1.1 纳税人公益诉讼的涵义 | 第10-11页 |
1.1.2 纳税人公益诉讼的特征 | 第11-13页 |
1.1.3 纳税人公益诉讼的法律性质 | 第13-14页 |
1.2 纳税人公益诉讼的理论基础及法律依据 | 第14-19页 |
1.2.1 纳税人公益诉讼的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1.2.2 纳税人公益诉讼的法律依据 | 第17-19页 |
2 我国纳税人公益诉讼制度确立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 第19-25页 |
2.1 我国纳税人公益诉讼制度确立的意义 | 第19-22页 |
2.1.1 有助于实现纳税人的知情权,维护其合法权益、提升纳税人税法遵从度 | 第19-20页 |
2.1.2 有助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公共资金使用效益 | 第20-21页 |
2.1.3 有助于加强廉政建设、建立节约型政府 | 第21-22页 |
2.1.4 有助于建设法治国家、构建和谐社会 | 第22页 |
2.2 我国建立纳税人公益诉讼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2-25页 |
2.2.1 纳税人权利意识不强 | 第22-23页 |
2.2.2 司法独立性不强 | 第23页 |
2.2.3 公共财政支出信息公开制度不健全 | 第23-25页 |
3 纳税人公益诉讼制度的国外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 第25-32页 |
3.1 纳税人公益诉讼制度的国外经验 | 第25-29页 |
3.1.1 美国的纳税人公益诉讼 | 第25-26页 |
3.1.2 英国的纳税人公益诉讼 | 第26-27页 |
3.1.3 法国的纳税人公益诉讼 | 第27-28页 |
3.1.4 日本的纳税人公益诉讼 | 第28-29页 |
3.2 国外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第29-32页 |
3.2.1 纳税人公益诉讼强调"私权制约公权" | 第29-30页 |
3.2.2 纳税人公益诉讼改变了行政权与司法权之间的关系 | 第30页 |
3.2.3 纳税人公益诉讼增强了公民对财政监督的积极参与性 | 第30页 |
3.2.4 纳税人公益诉讼突破了传统的诉讼法理论与实践 | 第30-32页 |
4 我国纳税人公益诉讼的制度设计 | 第32-40页 |
4.1 纳税人公益诉讼的主体范围 | 第32-34页 |
4.1.1 纳税人公益诉讼原告范围 | 第32-34页 |
4.1.2 纳税人公益诉讼被告范围 | 第34页 |
4.2 纳税人公益诉讼的客体范围 | 第34-35页 |
4.3 纳税人公益诉讼的程序性问题 | 第35-36页 |
4.3.1 举证责任的分配 | 第35页 |
4.3.2 诉讼费用的负担 | 第35-36页 |
4.3.3 诉讼权益的分享 | 第36页 |
4.4 纳税人公益诉讼配套制度的完善 | 第36-40页 |
4.4.1 建立对纳税人的激励机制 | 第36-37页 |
4.4.2 建立相关国家机关支持起诉制度 | 第37-39页 |
4.4.3 确立公共财政支出信息公示制度 | 第39-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后记 | 第43-4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