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史论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

井冈山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路径研究--基于政治社会化理论的考察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导言第9-15页
    一、问题的缘起与研究意义第9页
    二、国内外有关研究动态概述第9-11页
    三、研究方法第11页
    四、主要概念、时间的界定及分析框架第11-15页
第一章 井冈山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必然性第15-21页
    第一节 井冈山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客观必然性第15-18页
        一、井冈山地区原有的多元文化,需要一种主流的政治文化来整合统一第15-16页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化解矛盾,维护革命统一性的重要力量第16-17页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特点和性质决定其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第17-18页
    第二节 井冈山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主观可行性第18-21页
        一、井冈山地区有一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存在第18-19页
        二、井冈山汇集了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创者第19页
        三、“五四”时期,井冈山地区就已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第19-21页
第二章 井冈山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路径第21-38页
    第一节 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力量,营造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氛围第21-24页
        一、三湾时期,初设娱乐科,弘扬马克思主义第21-22页
        二、遂川分兵后,加大了马克思主义文化宣传力度第22-23页
        三、割据创业期,马克思主义理论文化传播进一步强化第23-24页
    第二节 通过教化途径,采用灌输的形式,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政治价值第24-32页
        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干部教化第24-27页
        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士兵教化第27-29页
        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群众教化第29-30页
        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俘虏教化第30-32页
    第三节 通过创造文艺精品,利用大众传媒工具,传播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第32-35页
        一、井冈山地区政治文化向红色革命文化转型第32-33页
        二、红色歌谣在井冈山地区传唱第33-34页
        三、客家山歌和当地戏曲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的传播第34-35页
    第四节 通过表彰先进,示范引导,利用激励的方式,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第35-38页
        一、表彰优秀人物第36页
        二、高级干部的引导示范第36-37页
        三、物质和精神激励措施推动第37-38页
第三章 井冈山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社会化的实施效果第38-41页
    第一节 激发了革命群众参与阶级斗争土地革命的热情第38页
    第二节 井冈山地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政治社会化,造就了革命群众具有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人格第38-41页
        一、农民自卫军的政治心理变迁第38-39页
        二、红军的政治心理变迁第39-40页
        三、当地农民的政治心理变迁第40-41页
结语第41-45页
    一、井冈山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实践之路第41页
    二、井冈山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路径,是政治社会化的成功典范第41-42页
    三、井冈山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方法及其实效性,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教育具有历史和现实借鉴意义第42-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后记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体育新闻的娱乐要素研究
下一篇:纳税人公益诉讼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