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信访终结制度概况 | 第9-14页 |
第一节 基本概念 | 第9-10页 |
一、信访终结的概念 | 第9-10页 |
二、信访终结制度的概念 | 第10页 |
第二节 制度现状 | 第10-11页 |
第三节 制度特点 | 第11-14页 |
一、缺乏明确的上位法依据 | 第12页 |
二、缺乏统一适用的规则 | 第12-13页 |
三、制度尚不成熟 | 第13-14页 |
第二章 “为什么要终结”——构建信访终结制度的必要性及意义 | 第14-21页 |
第一节 信访终结制度构建的必要性 | 第14-18页 |
一、法理上的必要性 | 第14-16页 |
二、现实需要的必然 | 第16-18页 |
第二节 信访终结制度构建的意义 | 第18-21页 |
一、有利于维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 | 第18页 |
二、有利于提高公民依法信访的法治意识 | 第18-19页 |
三、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促进社会公正 | 第19页 |
四、有利于维护政府的公信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 第19-21页 |
第三章 “构建什么样的制度”——信访终结制度的功能定位 | 第21-26页 |
第一节 信访终结制度需解决的问题 | 第21-23页 |
一、如何与当前信访工作机制衔接 | 第21-22页 |
二、如何应对信访积案 | 第22页 |
三、如何应对涉法涉诉类信访矛盾 | 第22-23页 |
第二节 信访终结制度的性质和对象 | 第23-24页 |
一、信访终结制度的性质 | 第23页 |
二、信访终结制度的对象 | 第23-24页 |
第三节 信访终结的效力 | 第24-26页 |
一、对信访人而言 | 第24页 |
二、对行政机关而言 | 第24-26页 |
第四章 “终结实施的情况及效果如何”——上海市信访终结制度的实施以及效果 | 第26-32页 |
第一节 上海市信访终结制度的基本构成 | 第26-27页 |
一、实施主体 | 第26页 |
二、适用范围 | 第26-27页 |
三、实施程序 | 第27页 |
四、实施后效力 | 第27页 |
第二节 信访终结案例介绍 | 第27-29页 |
第三节 取得的成效 | 第29-30页 |
第四节 存在的不足 | 第30-32页 |
一、制度的层级较低 | 第30页 |
二、终结主体引发争议 | 第30页 |
三、终结程序有待改进 | 第30-31页 |
四、终结后续管理制度空缺 | 第31-32页 |
第五章 对完善信访终结制度的法治化思考 | 第32-41页 |
第一节 域外经验思考 | 第32-33页 |
一、法国共和国协调员制度 | 第32页 |
二、韩国民愿委员会 | 第32页 |
三、香港的申诉专员制度 | 第32-33页 |
第二节 完善信访终结制度的构想 | 第33-36页 |
一、重新确定信访终结主体 | 第33-35页 |
二、完善信访终结制度的法制 | 第35页 |
三、完善信访终结的程序 | 第35-36页 |
四、强化信访终结说明理由制度 | 第36页 |
第三节 加快建立信访终结制度的配套制度 | 第36-41页 |
一、完善信访终结制度的后续管理办法 | 第37页 |
二、健全全国信访信息系统 | 第37-38页 |
三、充分发挥各方的力量溶解社会矛盾 | 第38-41页 |
结束语 | 第41-42页 |
注释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后记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