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一、 引言 | 第8-9页 |
二、 概述 | 第9-14页 |
(一) 概念界定 | 第9-11页 |
1. 法律援助 | 第9-10页 |
2. 刑事法律援助 | 第10-11页 |
(二) 刑事法律援助的价值 | 第11-14页 |
1、 维护司法公正 | 第11页 |
2、 促进控辩平衡 | 第11-12页 |
3、 利于人权保障 | 第12页 |
4、 加快行业发展 | 第12-14页 |
三、 中国刑事法律援助现状考察 | 第14-21页 |
(一) 刑事法律援助与法律援助 | 第14-16页 |
(二) 刑事法律援助与刑事案件 | 第16-17页 |
(三) 法律援助财政拨款 | 第17-18页 |
(四) 法律援助机构 | 第18页 |
(五) 法律援助人员 | 第18-19页 |
(六) 法律援助受援人数 | 第19-20页 |
(七) 法律援助咨询数 | 第20-21页 |
四、 2012 年刑事诉讼法对刑事法律援助的修改评析 | 第21-27页 |
(一) 法律援助案件范围扩大 | 第21-22页 |
(二) 法律援助介入时间提前 | 第22-23页 |
(三) 法律援助机制变化 | 第23-24页 |
(四) 法律援助的提起者和承担者变化 | 第24-25页 |
(五) 法律援助对象的称谓变化 | 第25页 |
(六) 其他相关变化 | 第25-27页 |
五、 我国刑事法律援助的完善发展 | 第27-35页 |
(一) 完善立法 | 第27-28页 |
1. 立法缺陷 | 第27页 |
2. 立法的完善 | 第27-28页 |
(二) 加强资金保障 | 第28-29页 |
1. 资金保障不到位 | 第28-29页 |
2. 多渠道经费支持 | 第29页 |
(三) 建设专业化队伍 | 第29-30页 |
1. 律师专业化 | 第29页 |
2. 设立公职律师 | 第29-30页 |
(四) 改革援助机构 | 第30-32页 |
1. 机构设置不科学 | 第30-31页 |
2. 机构建设的完善 | 第31页 |
3. 增强部门配合提高认识 | 第31-32页 |
(五) 利用社会资源 | 第32-33页 |
1. 引入社会团体 | 第32-33页 |
2. 与法律诊所相结合 | 第33页 |
(六) 健全监督激励机制 | 第33-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6页 |
致谢 | 第36-38页 |
附表一 刑事法律援助法条变化对比表 | 第38-39页 |
附表二 本文涉及的相关法条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