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二型模糊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机车粘着控制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4-16页 |
| 第2章 二型模糊系统基础理论 | 第16-27页 |
| ·概述 | 第16-17页 |
| ·二型模糊集合的基本概念 | 第17-21页 |
| ·二型模糊集合定义 | 第17-19页 |
| ·二型模糊集合的基本运算 | 第19-20页 |
| ·二型模糊关系 | 第20-21页 |
| ·二型模糊推理 | 第21页 |
| ·二型模糊系统 | 第21-25页 |
| ·模糊器 | 第22页 |
| ·规则库 | 第22-23页 |
| ·模糊推理机 | 第23-24页 |
| ·降型器 | 第24-25页 |
| ·解模糊器 | 第25页 |
| ·区间二型模糊系统 | 第25-26页 |
| ·小结 | 第26-27页 |
| 第3章 机车粘着控制系统 | 第27-36页 |
| ·粘着的基本概念 | 第27-30页 |
| ·粘着力与粘着系数 | 第27-28页 |
| ·蠕滑 | 第28页 |
| ·粘着特性 | 第28-30页 |
| ·粘着系数的影响因素 | 第30-32页 |
| ·轨面与踏面状况 | 第30-31页 |
| ·车轮直径 | 第31页 |
| ·轴重 | 第31页 |
| ·机车速度 | 第31页 |
| ·弯道曲率 | 第31-32页 |
| ·粘着控制方法 | 第32-35页 |
| ·组合校正法 | 第32-33页 |
| ·模糊控制法 | 第33-34页 |
| ·无速度传感器粘着控制法 | 第34-35页 |
| ·其他粘着控制方法和展望 | 第35页 |
| ·小结 | 第35-36页 |
| 第4章 基于ADAMS的机车粘着系统模型 | 第36-44页 |
| ·虚拟样机技术 | 第36-37页 |
| ·ADAMS虚拟样机软件 | 第37-38页 |
| ·ADAMS的简介 | 第37页 |
| ·ADAMS的模块 | 第37-38页 |
| ·基于ADAMS/Rail的机车粘着系统模型 | 第38-43页 |
| ·机车牵引系统 | 第39-40页 |
| ·车体模板的构建 | 第40-41页 |
| ·前后转向架模板的构建 | 第41-42页 |
| ·整车的装配 | 第42-43页 |
| ·预载分析与动态分析 | 第43页 |
| ·小结 | 第43-44页 |
| 第5章 基于ADAMS-MATLAB联合仿真平台的粘着控制系统的研究 | 第44-57页 |
| ·ADAMS-MATLAB联合仿真平台 | 第44-45页 |
| ·机车粘着系统的参数 | 第45-48页 |
| ·最大粘着力和粘着转矩 | 第45-47页 |
| ·行车阻力 | 第47-48页 |
| ·再粘着控制与优化粘着控制的比较 | 第48-52页 |
| ·组合校正法 | 第48-50页 |
| ·模糊控制法 | 第50-52页 |
| ·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52-55页 |
| ·小结 | 第55-57页 |
| 第6章 二型模糊粘着控制系统的仿真研究 | 第57-71页 |
| ·机车粘着系统存在的不确定性 | 第57-58页 |
| ·二型模糊优化粘着系统的设计 | 第58-61页 |
| ·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61-70页 |
| ·不同初始速度下的控制性能 | 第61-64页 |
| ·不同牵引重量下的控制性能 | 第64-67页 |
| ·噪声干扰情况下的控制性能 | 第67-70页 |
| ·小结 | 第70-71页 |
| 工作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