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设计原理、原则和管理工作论文

基于数理经济学视角的建筑设计创新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4-37页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14-24页
        1.1.1 研究的背景第14-20页
        1.1.2 研究的目的第20-22页
        1.1.3 研究的意义第22-24页
    1.2 相关研究的现状分析第24-33页
        1.2.1 创新学研究现状第24-25页
        1.2.2 建筑学的研究现状第25-29页
        1.2.3 经济学及数理经济学的研究现状第29-33页
    1.3 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指导思想第33-34页
        1.3.1 研究的内容第33-34页
        1.3.2 研究方法与指导思想第34页
    1.4 论文框架及相关说明第34-37页
        1.4.1 论文框架第34页
        1.4.2 论文框架说明第34-37页
第2章 建筑设计创新的数理经济学解析第37-56页
    2.1 建筑设计创新的概念与数理经济学研究第37-43页
        2.1.1 建筑设计创新的概念第37-39页
        2.1.2 建筑设计创新的数理经济学研究第39-43页
    2.2 建筑设计创新的经济特性第43-48页
        2.2.1 经济目的第43-45页
        2.2.2 商品属性第45-47页
        2.2.3 生产特征第47-48页
    2.3 建筑设计创新的社会经济价值第48-54页
        2.3.1 优化配置建设资源第48-50页
        2.3.2 满足社会建筑需求第50-51页
        2.3.3 推动建筑行业发展第51-52页
        2.3.4 催生新的建筑发明第52-54页
        2.3.5 固化文明与丰富经济软环境第54页
    2.4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3章 基于数理经济学视角的建筑设计创新产生模型第56-78页
    3.1 建筑设计创新产生模型的经济条件第57-72页
        3.1.1 社会对建筑设计创新的需求与供给第58-59页
        3.1.2 建筑设计创新与科技、思想的变迁第59-65页
        3.1.3 建筑设计创新者的个体性动力第65-68页
        3.1.4 建筑设计创新与经济制度、市场及服务第68-70页
        3.1.5 建筑设计创新与经济基础、环境资源第70-72页
    3.2 建筑设计创新产生的数理经济模型第72-77页
        3.2.1 相关理论与研究视角第72-74页
        3.2.2 模型构建和计算方法第74-76页
        3.2.3 结论第76-77页
    3.3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4章 基于数理经济学视角的建筑设计创新策略第78-115页
    4.1 建筑设计创新的目标第78-88页
        4.1.1 经济目标第79-82页
        4.1.2 要素目标第82-88页
    4.2 建筑设计创新要素目标的实现第88-98页
        4.2.1 建筑设计创新的适合理论第88-93页
        4.2.2 建筑设计创新的要素适合第93-98页
    4.3 基于数理推导的建筑设计创新适合策略第98-114页
        4.3.1 要素适合的数理推导第98-104页
        4.3.2 建筑设计创新适合策略第104-114页
    4.4 本章小结第114-115页
第5章 基于数理经济学视角的影响建筑设计创新应用模型第115-154页
    5.1 经济环境制约下的建筑设计创新应用第115-123页
        5.1.1 创新与延续第115-118页
        5.1.2 创新的经济外部性第118-120页
        5.1.3 创新交流第120-123页
    5.2 社会选择机制作用下的建筑设计创新应用第123-129页
        5.2.1 公共选择机制第124-125页
        5.2.2 民主参与机制第125-129页
    5.3 信息不对称影响下的建筑设计创新应用第129-141页
        5.3.1 预期效用第129-132页
        5.3.2 有限理性第132-138页
        5.3.3 信号作用第138-141页
    5.4 影响建筑设计创新应用的数理模型第141-153页
        5.4.1 相关理论与研究视角第141-143页
        5.4.2 模型构建第143-153页
    5.5 本章小结第153-154页
结论第154-156页
参考文献第156-16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第164-166页
致谢第166-167页
个人简历第167页

论文共1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紫檀芪通过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抗人骨肉瘤细胞活性研究
下一篇:沥青混合料低温铺筑热扩散过程及改进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