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引言 | 第9-17页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内外石榴橄榄岩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南阿尔金石榴橄榄岩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问题 | 第13-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拟解决的问题 | 第14页 |
1.4 实验设计及技术路线 | 第14页 |
1.5 主要工作量 | 第14-17页 |
2 地质背景 | 第17-23页 |
2.1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7-20页 |
2.1.1 塔里木基底 | 第18页 |
2.1.2 北阿尔金(红柳沟-拉配泉)俯冲增生杂岩带 | 第18-19页 |
2.1.3 中阿尔金地块 | 第19页 |
2.1.4 南阿尔金俯冲碰撞杂岩带 | 第19-20页 |
2.2 南阿尔金地质背景 | 第20-23页 |
2.2.1 江尕勒萨依榴辉岩-片麻岩单元 | 第20-21页 |
2.2.2 巴什瓦克石榴橄榄岩-高压麻粒岩单元 | 第21-23页 |
3 石榴橄榄岩的野外关系及岩石组合 | 第23-25页 |
4 石榴橄榄岩岩相学特征及变质阶段划分 | 第25-30页 |
4.1 岩相学特征 | 第25-27页 |
4.2 变质作用阶段划分 | 第27-30页 |
4.2.1 峰期变质阶段(M1) | 第28页 |
4.2.2 峰后早期退变质阶段(M2) | 第28页 |
4.2.3 晚期角闪岩相-绿片岩相退变质阶段(M3) | 第28-30页 |
5 石榴橄榄岩的矿物化学成分及变质温压条件估算 | 第30-49页 |
5.1 矿物化学成分特征 | 第30-38页 |
5.1.1 橄榄石 | 第30-31页 |
5.1.2 石榴子石 | 第31-33页 |
5.1.3 斜方辉石 | 第33-35页 |
5.1.4 单斜辉石 | 第35-36页 |
5.1.5 尖晶石 | 第36-37页 |
5.1.6 角闪石 | 第37-38页 |
5.1.7 金云母 | 第38页 |
5.2 温压条件估算 | 第38-49页 |
5.2.1 峰期变质阶段(M1) | 第40页 |
5.2.2 峰后早期退变质阶段(M2) | 第40页 |
5.2.3 晚期退变质阶段(M3) | 第40-49页 |
6 石榴橄榄岩锆石U-Pb年代学研究 | 第49-55页 |
6.1 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 | 第49-51页 |
6.2 年龄数据解释 | 第51-55页 |
7 讨论 | 第55-59页 |
7.1 P-T-t轨迹 | 第55-57页 |
7.2 成因机制 | 第57-59页 |
8 结论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70页 |
个人简介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