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文学中的乌托邦精神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3页 |
绪论 | 第13-32页 |
第一节 研究现状与研究内容、方法 | 第13-18页 |
第二节 乌托邦概念与形态 | 第18-21页 |
第三节 乌托邦精神 | 第21-27页 |
第四节 20 世纪中国乌托邦文学书写 | 第27-32页 |
第一章 政治乌托邦 | 第32-59页 |
第一节 现代向前看的乌托邦 | 第32-37页 |
第二节 政治苦难中的希望 | 第37-44页 |
第三节 觉醒的自我 | 第44-48页 |
第四节 有限的自我 | 第48-59页 |
第二章 乡土乌托邦 | 第59-88页 |
第一节 传统向后看的乌托邦 | 第59-64页 |
第二节 乡土自然文化精神 | 第64-71页 |
第三节 乡土民间文化精神 | 第71-79页 |
第四节 乡土乌托邦的文化生态 | 第79-88页 |
第三章 情爱乌托邦 | 第88-103页 |
第一节 浪漫的爱情 | 第90-96页 |
第二节 理想与现实的悖论存在 | 第96-103页 |
第四章 语言乌托邦 | 第103-123页 |
第一节 孤独的鸣奏 | 第104-109页 |
第二节 语言的家园 | 第109-116页 |
第三节 坚守与突围 | 第116-123页 |
第五章 宗教乌托邦 | 第123-141页 |
第一节 佛教文化与藏族文学创作 | 第124-132页 |
第二节 伊斯兰教文化与回族文学创作 | 第132-141页 |
结语 | 第141-147页 |
注释 | 第147-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162-17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 第170-172页 |
致谢 | 第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