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一、导论 | 第10-16页 |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2. 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二) 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 放眼国际:外国研究信息 | 第11-13页 |
2. 国内关注焦点: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三)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4-15页 |
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四) 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二、相关概念与理论 | 第16-22页 |
(一) 概念界定 | 第16-20页 |
1. 基础教育 | 第16页 |
2. 教育均衡发展 | 第16-18页 |
3. 制度和政策 | 第18-19页 |
4. 制度变迁和政策变迁 | 第19-20页 |
(二) 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 | 第20-22页 |
1. 制度变迁的含义 | 第20页 |
2. 制度变迁的动力和机制 | 第20页 |
3. 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 | 第20-21页 |
4. 制度变迁的类型 | 第21-22页 |
三、政策梳理:改革开放后湖北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变迁 | 第22-31页 |
(一) 基础教育管理与办学政策 | 第22-25页 |
1. 确定基础教育管理与办学体制基本框架(1978-1989) | 第22-23页 |
2. 从“以乡为主”到“以县为主”基础教育管理与办学政策的调整(1990-2002) | 第23-24页 |
3.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基础教育管理与办学政策(2003年至今) | 第24-25页 |
(二) 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政策 | 第25-27页 |
1. 教师队伍建设的恢复(1978-1985) | 第25页 |
2. 教师队伍建设的振兴(1986-2003) | 第25-26页 |
3. 建设城乡均衡发展的教师队伍(2004年至今) | 第26-27页 |
(三) 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政策 | 第27-31页 |
1. 基础教育课程“国家”权力模式(1978-1985) | 第27-28页 |
2. 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的课程与教学政策(1986-1999) | 第28-29页 |
3. 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政策的完善(1999年至今) | 第29-31页 |
四、制度变迁视角下湖北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变迁分析 | 第31-40页 |
(一)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变迁的动因 | 第31-35页 |
1.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需求与供给 | 第31-32页 |
2.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成本与收益 | 第32-35页 |
(二)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变迁中的路径依赖 | 第35-37页 |
1. 正式制度对基础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的影响 | 第35-36页 |
2. 非正式制度对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执行的影响 | 第36-37页 |
(三)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变迁中的方式选择 | 第37-40页 |
1. 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关系 | 第37-38页 |
2. 政府驱动型政策变迁 | 第38-40页 |
五、完善湖北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新变革趋向 | 第40-45页 |
(一) 明确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价值取向 | 第40-41页 |
(二) 提高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供给的有效性 | 第41页 |
(三) 突破路径依赖的阻力,消除非正式制度对政策变迁的不利影响 | 第41-42页 |
(四) 选择合理的政策变迁方式,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变迁 | 第42-45页 |
1. 选择积小成大的渐进性方式 | 第42-43页 |
2. 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相结合的方式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