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绪论 | 第12-18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2-14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的思路、结构及方法 | 第15-16页 |
·思路与结构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2. 研究的理论内涵及基本关系阐释 | 第18-27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和内涵 | 第18-20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 | 第18-19页 |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第19页 |
·循环经济的概念 | 第19-20页 |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问题 | 第20-22页 |
·人口问题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 第20-21页 |
·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的含义 | 第21页 |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第21-22页 |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核心因素间的基本关系 | 第22-27页 |
·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基本关系 | 第22-23页 |
·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相互作用 | 第23-24页 |
·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系统的相互关系 | 第24-27页 |
3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 | 第27-34页 |
·相关概述 | 第27页 |
·主要可持续发展指标概述 | 第27-29页 |
·指标的设置原则 | 第29-30页 |
·建立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的指标体系 | 第30-34页 |
·人口综合指标 | 第30-32页 |
·经济发展综合指标 | 第32-33页 |
·资源环境综合指标 | 第33-34页 |
4. 四川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计算 | 第34-39页 |
·逼近理想排序法(TOPSIS)算法说明 | 第34-36页 |
·计算四川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 | 第36-37页 |
·协调等级的划分 | 第37页 |
·二级指标综合值的计算 | 第37-39页 |
5. 四川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现状与协调状况分析 | 第39-46页 |
·四川省人口与经济发展现状 | 第39-40页 |
·就业人口结构与三次产业结构分析 | 第40-41页 |
·四川资源环境概况 | 第41-42页 |
·四川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状况分析 | 第42-46页 |
6. 四川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46-52页 |
·在全社会树立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 第46页 |
·强化政府责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 第46-47页 |
·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科技创新,重视生态工业和环保产业 | 第47-48页 |
·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税费制度 | 第48-50页 |
·改革排污收费制度 | 第48-49页 |
·建立健全生态税收制度 | 第49-50页 |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 | 第50-52页 |
·建立和完善资源产权制度 | 第50页 |
·实行排污权交易制度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4页 |
1 论文内容的简要总结 | 第52页 |
2 论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 第52-53页 |
3 论文写作的一点感想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附表1 人口综合指标原始数据 | 第57-61页 |
附表2 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指标原始数据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