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构造变形模拟实验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存在问题及不足 | 第13页 |
1.4 课题项目流程简介 | 第13-14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2章 小型构造变形实验装置设计 | 第15-23页 |
2.1 小型构造变形实验装置设计理论分析 | 第15-17页 |
2.1.1 相似理论分析 | 第15-16页 |
2.1.2 断裂理论分析 | 第16-17页 |
2.2 小型构造变形实验装置设计要求 | 第17-18页 |
2.3 小型构造变形实验装置总体设计 | 第18-22页 |
2.3.1 主实验台机械设计 | 第20-21页 |
2.3.2 动力加载单元机械设计 | 第21-22页 |
2.3.3 地质模型动态密封容器设计 | 第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小型构造变形实验装置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 第23-29页 |
3.1 电气控制系统总体设计思路 | 第23-24页 |
3.2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要求 | 第24页 |
3.3 电气控制系统方案选择 | 第24-26页 |
3.3.1 控制系统选择 | 第24-25页 |
3.3.2 动力加载单元驱动选择 | 第25-26页 |
3.4 电气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26-28页 |
3.4.1 总体方案设计 | 第26-27页 |
3.4.2 各部分功能介绍 | 第27-2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4章 小型构造变形实验装置硬件系统设计 | 第29-44页 |
4.1 交流伺服系统设计 | 第29-35页 |
4.1.1 交流伺服系统控制技术指标 | 第29-30页 |
4.1.2 交流伺服系统的选型 | 第30页 |
4.1.3 交流伺服系统控制方式选择 | 第30-31页 |
4.1.4 指令脉冲类型选择 | 第31-32页 |
4.1.5 PG 分频比计算 | 第32页 |
4.1.6 电子齿轮比计算 | 第32-33页 |
4.1.7 位置控制模式下的参数配置 | 第33-34页 |
4.1.8 交流伺服系统主电路设计 | 第34-35页 |
4.2 PLC 系统设计 | 第35-39页 |
4.2.1 PLC 的选型 | 第35-36页 |
4.2.2 NC 定位控制方案实现 | 第36-37页 |
4.2.3 PLC 的 I/O 分配 | 第37-39页 |
4.3 便携式移动控制台设计 | 第39-42页 |
4.3.1 便携式移动控制台设计要求 | 第39-40页 |
4.3.2 便携式移动控制台总体方案设计 | 第40页 |
4.3.3 便携式移动控制台机械结构设计 | 第40-41页 |
4.3.4 便携式移动控制台硬件接线设计 | 第41-42页 |
4.4 电气控制柜设计 | 第42-4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5章 小型构造变形实验装置软件系统设计 | 第44-62页 |
5.1 软件系统设计要求 | 第44-45页 |
5.2 PLC 软件系统设计 | 第45-53页 |
5.2.1 主控 PLC 功能分析与实现 | 第45-46页 |
5.2.2 单元 PLC 功能分析与实现 | 第46-47页 |
5.2.3 关键模块功能介绍 | 第47页 |
5.2.4 机械设备保护模块设计 | 第47-49页 |
5.2.5 回零点模块设计 | 第49页 |
5.2.6 同步控制模块设计 | 第49-50页 |
5.2.7 NC 定位控制设计 | 第50-51页 |
5.2.8 NC 定位控制参数配置 | 第51-53页 |
5.3 便携式移动控制台软件设计 | 第53-56页 |
5.3.1 软件总体功能设计 | 第53-54页 |
5.3.2 触摸屏软件设计 | 第54-56页 |
5.4 上位机软件系统设计 | 第56-61页 |
5.4.1 软件设计方法选择 | 第57页 |
5.4.2 软件编程语言选择 | 第57页 |
5.4.3 实验数据管理方案选择 | 第57-58页 |
5.4.4 上位机软件总体设计 | 第58-59页 |
5.4.5 上位机控制界面设计 | 第59-60页 |
5.4.6 数据管理具体实现 | 第60-6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6章 小型构造变形实验装置电气控制系统性能测试及分析 | 第62-65页 |
6.1 测试目的 | 第62页 |
6.2 测试方法 | 第62-63页 |
6.3 性能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63-64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6页 |
7.1 结论 | 第65页 |
7.2 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