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第一节 研究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10页 |
一、 论文研究目的 | 第7-8页 |
二、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8-9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第二节 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 | 第10-12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二、 研究重点 | 第11页 |
三、 研究难点 | 第11-12页 |
第三节 学位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一、 论文的研究思路 | 第12页 |
二、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国内外公众参与的理论视角 | 第13-18页 |
第一节 国外关于公众参与的理论视角 | 第13-15页 |
一、 政治学理论视角 | 第13-14页 |
二、 环境公共财产论视角 | 第14-15页 |
三、 环境权理论视角 | 第15页 |
第二节 国内关于公众参与的相关理论 | 第15-18页 |
一、 政治理论视角 | 第15-16页 |
二、 社会管理实践视角 | 第16-18页 |
第三章 闵行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 第18-24页 |
第一节 闵行区环境保护现状 | 第18-22页 |
一、 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 | 第18-19页 |
二、 持续增多的汽车带来更多的环境问题 | 第19页 |
三、 人口的快速导入同样带来环境问题 | 第19-20页 |
四、 持续增加的污染源带来更多环境问题 | 第20-22页 |
第二节 问题的提出 | 第22-24页 |
一、 政府管理模式带来的困境 | 第22页 |
二、 现实需求与个人环境保护行动的困境 | 第22-23页 |
三、 现实需要与制度设计的困境 | 第23-24页 |
第四章 闵行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现状分析 | 第24-33页 |
第一节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现状 | 第24-29页 |
一、 公众参与意识严重欠缺 | 第24-26页 |
二、 参与程度的问题 | 第26-27页 |
三、 制度性障碍问题 | 第27页 |
四、 公众参与影响力的问题 | 第27-28页 |
五、 当前公众参与形式的问题 | 第28-29页 |
第二节 制约环境保护的因素分析 | 第29-33页 |
一、 制度建设滞后带来的影响 | 第29页 |
二、 多元文化的深刻影响 | 第29-30页 |
三、 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欠缺的影响 | 第30-31页 |
四、 社会组织发展影响公众参与积极性 | 第31页 |
五、 个人经济地位高低造成的影响 | 第31-33页 |
第五章 提升环境保护领域公众参与的有效途径 | 第33-41页 |
第一节 通过宣传教育培养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意识 | 第33-35页 |
一、 立足学校阵地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 第34页 |
二、 立足社区平台开展经常性的环保宣传教育 | 第34页 |
三、 立足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 第34-35页 |
第二节 通过文化力量影响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 第35-37页 |
一、 培育公众积极参与社会管理的政治文化 | 第36页 |
二、 丰富宣传渠道,培育生态文明意识 | 第36-37页 |
三、 立足群众文化生活培育绿色消费观念 | 第37页 |
第三节 提升公众环境知情权 | 第37-39页 |
一、 逐渐提升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力度,有效保障公众环境信息知情权 | 第37-38页 |
二、 有效结合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机制保障知情权 | 第38页 |
三、 加大信息公开责任追究制和权利救济制度建设 | 第38-39页 |
第四节 推进社会组织建设,提升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积极性 | 第39-41页 |
一、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保障环保社团的成立与开展活动 | 第39页 |
二、 从政策上支持更多的环保社会组织成立 | 第39-40页 |
三、 加强制度设计,推进环境保护类社会组织的成立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6-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