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客车动力系统仿真分析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页 |
1.2 混合动力车辆发展状况 | 第10-13页 |
1.2.1 国外混合动力车辆的发展 | 第10-12页 |
1.2.2 我国混合动力车辆的发展 | 第12-13页 |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3-15页 |
第2章 混合动力系统工作原理 | 第15-26页 |
2.1 混合动力系统分类 | 第15-19页 |
2.1.1 串联式混合动力车辆 | 第15-16页 |
2.1.2 并联式混合动力车辆 | 第16-17页 |
2.1.3 联式混合动力车辆 | 第17-18页 |
2.1.4 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辆 | 第18-19页 |
2.2 混合动力构型 | 第19-21页 |
2.2.1 传动系统 | 第19-20页 |
2.2.2 储能单元 | 第20-21页 |
2.3 某典型混合动力客车工作原理 | 第21-25页 |
2.3.1 某并联式混合动力客车 | 第21-23页 |
2.3.2 某混联式混合动力客车 | 第23-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混合动力客车系统模型建立 | 第26-37页 |
3.1 SimulationX软件 | 第26-27页 |
3.2 子结构建模 | 第27-33页 |
3.2.1 车辆模型 | 第27页 |
3.2.2 发动机模型 | 第27-29页 |
3.2.3 电机模型 | 第29-30页 |
3.2.4 传动系统模型 | 第30-32页 |
3.2.5 蓄电池模型 | 第32-33页 |
3.3 整车建模 | 第33-36页 |
3.3.1 串联式混合动力模型 | 第33-34页 |
3.3.2 并联式混合动力模型 | 第34-35页 |
3.3.3 混联式混合动力模型 | 第35-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混联式混合动力客车仿真分析 | 第37-56页 |
4.1 基本参数 | 第37-39页 |
4.1.1 车辆行驶线路条件 | 第37-38页 |
4.1.2 系统结构参数 | 第38-39页 |
4.2 工作模式分析 | 第39-52页 |
4.2.1 纯电动模式 | 第41-43页 |
4.2.2 串联模式 | 第43-45页 |
4.2.3 并联模式 | 第45-49页 |
4.2.4 制动模式 | 第49-52页 |
4.3 实际线路工况下运行分析 | 第52-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混合动力客车参数优化 | 第56-66页 |
5.1 车辆纯电动最高速度 | 第56-58页 |
5.2 电池初始电量 | 第58-60页 |
5.3 发动机最优控制转速 | 第60-62页 |
5.4 混合动力客车正交试验选择及设计 | 第62-6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6章 混合动力客车试验研究 | 第66-74页 |
6.1 台架调试试验 | 第66-70页 |
6.1.1 异步电机驱动试验 | 第67-68页 |
6.1.2 辅助动力装置(APU)系统试验 | 第68-69页 |
6.1.3 系统试验 | 第69-70页 |
6.2 线路试验 | 第70-73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