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人行天桥结构类型和钢箱梁人行天桥特点 | 第11-14页 |
1.2.1 人行天桥类型 | 第11-13页 |
1.2.2 钢箱梁人行天桥特点 | 第13-14页 |
1.3 钢箱梁人行天桥的计算方法 | 第14-16页 |
1.3.1 钢箱梁受力特征 | 第14-15页 |
1.3.2 钢箱梁计算方法 | 第15-16页 |
1.4 本论文研究对象和内容 | 第16-19页 |
1.4.1 成都市丽都路口人行天桥相关资料 | 第16-17页 |
1.4.2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钢箱梁人行天桥简化梁单元计算 | 第19-25页 |
2.1 模型建立 | 第19页 |
2.2 施加荷载 | 第19-20页 |
2.3 各工况计算 | 第20-22页 |
2.3.1 恒载计算 | 第20-21页 |
2.3.2 活载计算 | 第21-22页 |
2.4 恒载和活载组合计算 | 第22-24页 |
2.5 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钢箱梁人行天桥多体系叠加计算 | 第25-34页 |
3.1 剪力滞和有效宽度概念 | 第25-27页 |
3.1.1 第一体系有效宽度 | 第26-27页 |
3.1.2 第二体系有效宽度 | 第27页 |
3.2 第一体系应力计算 | 第27-30页 |
3.3 第二体系应力计算 | 第30-32页 |
3.4 两个体系应力叠加 | 第32页 |
3.5 活载挠度计算 | 第32页 |
3.6 小结 | 第32-34页 |
第4章 钢箱梁人行天桥板壳单元计算 | 第34-46页 |
4.1 模型建立 | 第34-35页 |
4.2 施加荷载 | 第35页 |
4.3 应力和变形计算 | 第35-43页 |
4.4 自振频率计算 | 第43-44页 |
4.5 计算结果比较 | 第44-46页 |
第5章 大跨钢箱梁人行天桥合理梁高和梁端约束条件探讨 | 第46-62页 |
5.1 人行天桥动力设计概述 | 第46-47页 |
5.2 40m跨度钢箱梁人行天桥合理梁高和改变梁端约束条件计算分析 | 第47-58页 |
5.2.1 梁高对自振频率、应力和活载挠度的影响 | 第47-57页 |
5.2.2 墩梁固结对自振频率和挠度的影响 | 第57-58页 |
5.3 50m跨度钢箱梁人行天桥合理梁高和改变梁端约束条件计算分析 | 第58-60页 |
5.4 小结 | 第60-62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项目 | 第68-69页 |
个人简历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