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4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1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第2章 罗马法中的添附制度 | 第14-18页 |
2.1 罗马法中的添附规则 | 第14-16页 |
2.2 罗马法添附规则的评析 | 第16-18页 |
第3章 大陆法系国家添附制度 | 第18-51页 |
3.1 法国添附制度 | 第18-30页 |
3.1.1 “添附权”中无形财产与劳动创造 | 第18-22页 |
3.1.2 动产添附规则对无形财产添附之适用 | 第22-27页 |
3.1.3 法国物权添附制度的特点 | 第27-30页 |
3.2 德国添附制度 | 第30-43页 |
3.2.1 重要成分概念对专利添附的借鉴 | 第31-33页 |
3.2.2 附合于动产规则对专利添附的借鉴 | 第33-34页 |
3.2.3 第三人权利的消灭规则对专利添附借鉴 | 第34-35页 |
3.2.4 加工规则的借鉴 | 第35-40页 |
3.2.5 债权证书的所有权隐含了无形财产添附 | 第40页 |
3.2.6 德国添附制度的特点 | 第40-43页 |
3.3 日本添附制度 | 第43-48页 |
3.3.1 对不动产附合中“权原”的理解 | 第43-44页 |
3.3.2 动产附合对价值取向影响规则的启示 | 第44-45页 |
3.3.3 混合 | 第45页 |
3.3.4 加工 | 第45-46页 |
3.3.5 添附的效果 | 第46-47页 |
3.3.6 “关于国际许可证协议的反垄断法准则”对专利及技术添附的规定 | 第47-48页 |
3.3.7 日本添附制度的特点 | 第48页 |
3.4 大陆法系添附制度比较 | 第48-51页 |
3.4.1 大陆法系添附制度之相同点 | 第48-49页 |
3.4.2 大陆法系添附制度之不同点 | 第49-51页 |
第4章 英美法系国家添附制度 | 第51-61页 |
4.1 英国添附制度 | 第51-55页 |
4.1.1 英国法上财产的客体 | 第51-52页 |
4.1.2 英国法上的添附类型的启示 | 第52-55页 |
4.2 美国添附制度 | 第55-59页 |
4.2.1 美国财产法理论的变迁 | 第55-57页 |
4.2.2 美国法的添附规则及专利添附判例 | 第57-59页 |
4.3 英美添附制度的特点 | 第59-61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8页 |
5.1 劳动价值理论对专利添附成立的支持 | 第61-62页 |
5.2 添附客体的扩展 | 第62-64页 |
5.3 添附类型的扩展 | 第64-66页 |
5.4 影响专利添附法律效果的因素 | 第66-67页 |
5.5 展望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