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各种汽车论文--各种能源汽车论文

基于DP动态规划的ISG型行星耦合混合动力汽车模糊控制能量管理策略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9-19页
    1.1 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开发背景与意义第9-10页
    1.2 混合动力汽车概述第10-12页
    1.3 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概述第12-18页
        1.3.1 基于规则的能量管理策略第13-14页
        1.3.2 瞬时优化能量管理策略第14-15页
        1.3.3 全局优化能量管理策略第15-16页
        1.3.4 智能型能量管理策略第16-18页
    1.4 课题来源与研究内容第18-19页
        1.4.1 课题来源第18页
        1.4.2 主要研究内容第18-19页
2 混合动力系统数学建模第19-33页
    2.1 混合动力系统的结构简介第19-20页
    2.2 混合动力系统动力源数学建模第20-27页
        2.2.1 发动机模型第20-23页
        2.2.2 蓄电池模型第23-26页
        2.2.3 电机模型第26-27页
    2.3 混合动力系统传动系建模第27-29页
        2.3.1 行星齿轮机构模型第27-28页
        2.3.2 变速器模型第28-29页
        2.3.3 主减速器模型第29页
    2.4 整车纵向动力学模型第29-31页
        2.4.1 车辆行驶动力学模型第29-30页
        2.4.2 车轮模型第30-31页
    2.5 本章小结第31-33页
3 基于规则的逻辑门限能量管理策略第33-49页
    3.1 引言第33页
    3.2 混合动力系统的工作模式分析第33-40页
        3.2.1 怠速停车第33页
        3.2.2 制动工况第33-35页
        3.2.3 驱动工况第35-40页
    3.3 基于规则的逻辑门限能量管理策略第40-42页
        3.3.1 能量管理策略概述第40-41页
        3.3.2 制动模式下的能量管理策略第41页
        3.3.3 驱动模式下的能量管理策略第41-42页
    3.4 能量管理策略仿真结果分析第42-48页
        3.4.1 标准循环工况介绍第42-44页
        3.4.2 瞬态循环工况 UDDS 下的仿真结果第44-46页
        3.4.3 模态循环工况 NEDC 下的仿真结果第46-48页
    3.5 本章小结第48-49页
4 全局优化能量管理策略第49-57页
    4.1 引言第49页
    4.2 动态规划算法的概述第49-53页
        4.2.1 混合动力系统动态规划全局最优的问题描述第49-50页
        4.2.2 约束条件第50-51页
        4.2.3 附加代价函数第51-52页
        4.2.4 目标函数建立第52-53页
    4.3 动态规划算法仿真结果第53-55页
        4.3.1 瞬态道路循环工况 UDDS 下的仿真分析第53-54页
        4.3.2 模态道路循环工况 NEDC 下的仿真分析第54-55页
    4.4 本章小结第55-57页
5 混合动力系统的模糊逻辑能量管理策略设计第57-75页
    5.1 引言第57页
    5.2 模糊逻辑基础第57-62页
        5.2.1 模糊控制器简介第57-59页
        5.2.2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基础第59-62页
    5.3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第62-68页
        5.3.1 模糊逻辑能量管理策略设计目标第62-63页
        5.3.2 模糊控制参数的选择第63-64页
        5.3.3 输入输出隶属度函数设计第64-67页
        5.3.4 控制规则库设计第67-68页
    5.4 模糊控制策略的仿真分析第68-71页
        5.4.1 瞬态道路循环工况 UDDS 下的仿真分析第68-69页
        5.4.2 模态道路循环工况 NEDC 下的仿真分析第69-71页
    5.5 三种能量管理策略仿真结果对比分析第71-73页
        5.5.1 瞬态道路循环工况 UDDS 下的仿真结果对比第71-72页
        5.5.2 模态道路循环工况 NEDC 下的仿真结果对比第72-73页
    5.6 本章小结第73-75页
6 总结与展望第75-77页
    6.1 全文总结第75-76页
    6.2 展望第76-77页
致谢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5页
附录第85页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85页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目录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湿式多片制动器热—结构耦合分析
下一篇:SMA沥青路面质量控制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