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通盆地莫里青油藏双二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0 前言 | 第11-15页 |
0.1 选题的依据、目的及意义 | 第11页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0.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0.4 创新点 | 第14-15页 |
1 地质背景 | 第15-22页 |
1.1 区域概况 | 第15-16页 |
1.2 构造及演化特征 | 第16-19页 |
1.2.1 构造单元划分 | 第16-17页 |
1.2.2 构造特征 | 第17-18页 |
1.2.3 研究区断层及顶面构造特征 | 第18-19页 |
1.3 地层发育特征 | 第19-22页 |
2 古环境分析 | 第22-32页 |
2.1 孢粉特征与古气候 | 第22页 |
2.2 岩石学特征与古水流 | 第22-28页 |
2.3 重矿物特征与物源 | 第28-30页 |
2.4 砾岩分布特征 | 第30-32页 |
3 古水深变化分析 | 第32-40页 |
3.1 基于泥岩色值的湖水深度分析 | 第32-36页 |
3.2 基于最大熵谱分析的湖水深度分析 | 第36-40页 |
4 单井沉积相分析 | 第40-44页 |
4.1 斜坡裙 | 第40页 |
4.2 滑塌浊积扇 | 第40-42页 |
4.3 扇三角洲沉积 | 第42-44页 |
5 层序界面识别 | 第44-60页 |
5.1 测井界面识别 | 第44-52页 |
5.1.1 常规测井识别 | 第44-47页 |
5.1.2 小波变换对比 | 第47-50页 |
5.1.3 最大熵谱分析 | 第50-52页 |
5.2 地震界面识别 | 第52-56页 |
5.2.1 合成地震记录标定 | 第52-55页 |
5.2.2 界面的追踪 | 第55-56页 |
5.3 岩心界面识别 | 第56-60页 |
6 层序地层划分方案 | 第60-64页 |
6.1 前人划分方案 | 第60页 |
6.2 本次层序方案 | 第60-61页 |
6.3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格架 | 第61-64页 |
7 层序地层发育特征 | 第64-69页 |
7.1 层序格架内沉积相的展布 | 第64-67页 |
7.2 沉积和层序模式 | 第67-69页 |
8 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附录 | 第73-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个人简历 | 第82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