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阳猕猴桃采后病害生理及臭氧保鲜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 ·红阳猕猴桃简介 | 第11页 |
| ·猕猴桃采后病害研究 | 第11-13页 |
| ·猕猴桃病害调查 | 第12页 |
| ·猕猴桃病害病理、生理及防治研究 | 第12-13页 |
| ·猕猴桃贮藏保鲜技术 | 第13-15页 |
| ·机械冷藏 | 第13页 |
| ·化学保鲜 | 第13-14页 |
| ·涂膜保鲜 | 第14页 |
| ·气调贮藏 | 第14-15页 |
| ·臭氧(Ozone)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 ·臭氧保鲜果蔬的机理 | 第15页 |
| ·臭氧对微生物的影响 | 第15-16页 |
| ·臭氧对果蔬贮藏效果及品质的影响 | 第16页 |
| ·臭氧在果蔬保鲜中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 第16-17页 |
| ·实验目的及意义 | 第17-18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28页 |
| ·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18-22页 |
| ·供试材料 | 第18页 |
| ·实验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18页 |
| ·试验方法 | 第18-22页 |
| ·病原菌对红阳猕猴桃采后品质及生理的影响 | 第22-25页 |
| ·试验材料 | 第22页 |
| ·主要试验仪器设备 | 第22-23页 |
| ·试验方法 | 第23-25页 |
| ·红阳猕猴桃臭氧保鲜技术研究 | 第25-28页 |
| ·材料 | 第25页 |
| ·试验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25-26页 |
| ·试验方法 | 第26-28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8-60页 |
| ·红阳猕猴桃采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 第28-33页 |
| ·软腐病病害症状及其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分子鉴定 | 第28-31页 |
| ·炭疽菌病害症状及其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分子鉴定 | 第31-33页 |
| ·致病性反应 | 第33页 |
| ·红阳猕猴桃采后两种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33-40页 |
| ·不同培养条件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 | 第33-37页 |
| ·两种病原菌孢子或菌丝致死温度 | 第37-38页 |
| ·病原菌其他寄主范围实验 | 第38-39页 |
| ·两种病原菌药剂毒力测定 | 第39-40页 |
| ·病原菌对红阳猕猴桃品质及生理的影响 | 第40-50页 |
| ·接种病原菌对红阳猕猴桃品质影响 | 第40-43页 |
| ·病原菌对猕猴桃呼吸和乙烯影响 | 第43-44页 |
| ·病原菌对病程相关酶活性变化的影响 | 第44-50页 |
| ·臭氧保鲜技术研究 | 第50-60页 |
| ·臭氧对猕猴桃炭疽菌和软腐病菌的平板实验 | 第50-53页 |
| ·臭氧对接种病原菌的猕猴桃果实腐烂率的影响 | 第53页 |
| ·臭氧在不同温度下对猕猴桃贮藏品质影响 | 第53-60页 |
| 4 讨论与结论 | 第60-66页 |
| ·讨论 | 第60-65页 |
| ·红阳猕猴桃采后主要病害病原菌分离与鉴定 | 第60-61页 |
| ·红阳猕猴桃两种采后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 | 第61-62页 |
| ·寄主范围及药剂毒力测定 | 第62-63页 |
| ·两种病原菌对红阳猕猴桃品质及生理影响 | 第63-64页 |
| ·臭氧保鲜技术研究 | 第64-65页 |
| ·结论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附图 | 第73-7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