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玉米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pp.)的种群组成及我国玉米种质资源对纹枯病的抗性评价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9-22页 |
| ·玉米纹枯病的研究概况 | 第9-16页 |
| ·玉米纹枯病发生与为害 | 第9-10页 |
| ·玉米纹枯病症状 | 第10页 |
| ·病原学 | 第10-12页 |
| ·侵染循环及发生规律 | 第12-13页 |
| ·致病机理 | 第13-14页 |
| ·抗性机制 | 第14-15页 |
| ·防治措施 | 第15-16页 |
| ·丝核菌分类概况 | 第16-21页 |
| ·菌丝融合群在丝核菌属真菌分类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 ·生物技术在菌丝融合群上的应用 | 第17-21页 |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1-22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27页 |
| ·西南地区玉米纹枯病菌种群鉴定 | 第22页 |
| ·供试材料 | 第22页 |
| ·分离与鉴定 | 第22页 |
| ·玉米纹枯病菌培养性状观察 | 第22页 |
| ·玉米纹枯病菌的致病力鉴定 | 第22-24页 |
| ·供试菌株与供试品种 | 第22-23页 |
| ·接种物的准备 | 第23页 |
| ·苗期鉴定 | 第23页 |
| ·成株期鉴定 | 第23-24页 |
| ·UP-PCR分析 | 第24-26页 |
| ·材料 | 第24-25页 |
| ·方法 | 第25-26页 |
| ·我国玉米种质资源对纹枯病的抗性评价 | 第26-27页 |
| ·材料来源 | 第26页 |
| ·玉米的种植及接种方法 | 第26页 |
| ·病情调查与抗性评价 | 第26-27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7-40页 |
| ·西南地区玉米纹枯病丝核菌种类组成与分布 | 第27-28页 |
| ·玉米纹枯病菌培养性状观察 | 第28-31页 |
| ·玉米纹枯病菌的致病力鉴定 | 第31-34页 |
| ·玉米纹枯病菌的UP-PCR分析 | 第34-38页 |
| ·纹枯病菌DNA的提取 | 第34页 |
| ·引物筛选 | 第34-35页 |
| ·UP-PCR扩增结果 | 第35-37页 |
| ·聚类分析 | 第37-38页 |
| ·种质资源抗纹枯病性鉴定结果 | 第38-40页 |
| 4. 结论与讨论 | 第40-43页 |
| ·西南地区玉米纹枯病的种群组成 | 第40-41页 |
| ·致病力测定 | 第41-42页 |
| ·UP-PCR分析 | 第42页 |
| ·种植资源的抗性评价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
| 附录 | 第49-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