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目录 | 第5-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引言 | 第8-10页 |
1.1.1 VPN的概念 | 第8-9页 |
1.1.2 VPN的分类 | 第9-10页 |
1.2 远程访问VPN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1.3 本文课题研究的组织结构 | 第11-13页 |
第2章 VPN技术综述 | 第13-36页 |
2.1 VPN密码块构造 | 第13-14页 |
2.1.1 散列法 | 第13-14页 |
2.1.2 消息完整性验证 | 第14页 |
2.2 加密技术 | 第14-18页 |
2.2.1 对称加密算法 | 第15-16页 |
2.2.2 非对称加密算法 | 第16-18页 |
2.3 数字签名和认证技术 | 第18-23页 |
2.3.1 数字签名 | 第18-19页 |
2.3.2 数字证书 | 第19-20页 |
2.3.3 基于RADIUS的AAA认证 | 第20-21页 |
2.3.4 Kerberos认证 | 第21-23页 |
2.4 VPN的协议实现方式 | 第23-36页 |
2.4.1 点对点隧道协议/第二层隧道协议 | 第23-24页 |
2.4.2 IPsec协议 | 第24-31页 |
2.4.3 安全套接字层SSL协议 | 第31-36页 |
第3章 认证协议Kerberos | 第36-44页 |
3.1 引言 | 第36-37页 |
3.2 Kerberos思想 | 第37-40页 |
3.2.1 引入可信第三方 | 第37-38页 |
3.2.2 引入票据许可服务器 | 第38页 |
3.2.3 引入时间参数 | 第38-39页 |
3.2.4 引入会话密钥和认证符 | 第39-40页 |
3.2.5 实现双向认证 | 第40页 |
3.3 Kerberos协议原理以及流程 | 第40-42页 |
3.4 Kerberos协议的局限性 | 第42-44页 |
第4章 SSL VPN分析 | 第44-53页 |
4.1 SSL VPN的结构 | 第44页 |
4.2 SSL协议的系统结构及内容 | 第44-48页 |
4.2.1 SSL记录协议 | 第44-46页 |
4.2.2 ChangeCipherSpec协议和Alert协议 | 第46页 |
4.2.3 握手协议 | 第46-48页 |
4.3 SSL VPN系统安全威胁分析 | 第48-53页 |
4.3.1 中间人攻击威胁(握手协议) | 第49-51页 |
4.3.2 拒绝服务攻击威胁 | 第51页 |
4.3.3 未知密钥共享攻击威胁 | 第51页 |
4.3.4 应用安全威胁 | 第51-53页 |
第5章 应用改进Kerberos认证的SSL VPN方案 | 第53-62页 |
5.1 基于Kerberos认证的SSL VPN模型 | 第53-55页 |
5.2 改进的Kerberos认证协议 | 第55-57页 |
5.2.1 Kerberos认证方法改进思路 | 第55-57页 |
5.2.2 改进后的Kerberos协议认证过程 | 第57页 |
5.3 改进的Kerberos协议SSL VPN认证安全性分析 | 第57-62页 |
5.3.1 BAN逻辑基本术语介绍 | 第57-58页 |
5.3.2 逻辑规则 | 第58-59页 |
5.3.3 改进的Kerberos协议ban逻辑分析 | 第59-62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6.1 本文总结 | 第62页 |
6.2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