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1-16页 |
1.1 分子反应动力学简介 | 第11-13页 |
1.2 立体反应动力学简介 | 第13-16页 |
2 准经典轨线计算理论和势能面简介 | 第16-26页 |
2.1 准经典轨线方法的基本思想 | 第16页 |
2.2 Montecarlo准经典轨线方法 | 第16-22页 |
2.2.1 Montecarlo准经典轨线方法的特点 | 第16页 |
2.2.2 建立Hamilton方程 | 第16-18页 |
2.2.3 确定Hamilton运动方程的初始条件 | 第18-20页 |
2.2.4 轨线计算结果判定 | 第20-21页 |
2.2.5 终态性质分析 | 第21-22页 |
2.3 势能面理论 | 第22-26页 |
2.3.1 LEPS势能面 | 第23-24页 |
2.3.2 多体展开势能面 | 第24-26页 |
3 双分子反应中矢量相关理论计算 | 第26-33页 |
3.1 定向(orientation)与取向(alignment)的描述 | 第26页 |
3.2 产物转动角动量的定向和取向描述 | 第26-29页 |
3.3 kk′j′矢量相关的经典描述 | 第29-33页 |
4 N(~4S)+H_2相关反应的同位素效应研究 | 第33-43页 |
4.1 N(~4S)+H_2→NH+H相关反应的研究现状 | 第33页 |
4.2 同位素效应对产物极化的影响 | 第33-43页 |
4.2.1 准经典轨线计算及势能面 | 第33-34页 |
4.2.2 计算结果与讨论 | 第34-42页 |
4.2.3 结论 | 第42-43页 |
5 初始振转态对N(~4S)+H_2(v,j)及其逆反应的极化影响 | 第43-52页 |
5.1 势能面及准经典轨线计算 | 第43页 |
5.2 计算结果与讨论 | 第43-50页 |
5.2.1 振动激发影响 | 第43-46页 |
5.2.2 转动激发影响 | 第46-47页 |
5.2.3 初始振转态激发对P_2(j′k)的影响 | 第47-49页 |
5.2.4 分析 | 第49-50页 |
5.3 结论 | 第50-52页 |
6 总结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个人简历、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