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2-19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概念界定 | 第13-15页 |
1.2.1 县域经济 | 第13-14页 |
1.2.2 县域税收 | 第14-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7-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5 创新与不足 | 第18-19页 |
1.5.1 论文的创新 | 第18页 |
1.5.2 论文的不足 | 第18-19页 |
第2章 影响税收的经济因素分析 | 第19-24页 |
2.1 经济总量 | 第19页 |
2.2 产业结构 | 第19-21页 |
2.3 所有制结构 | 第21页 |
2.4 经济增长方式 | 第21-22页 |
2.5 物价水平 | 第22页 |
2.6 经济效益 | 第22-24页 |
第3章 济南市县域经济与税收收入的现状分析 | 第24-35页 |
3.1 济南市县域经济现状 | 第24-27页 |
3.1.1 GDP总量处于偏低水平 | 第24-25页 |
3.1.2 县域间人均GDP水平差异较大 | 第25-26页 |
3.1.3 工业增加值水平不高 | 第26-27页 |
3.2 县域税收现状 | 第27-34页 |
3.2.1 税收总量稳步增长,但各县横向差距较大 | 第27-29页 |
3.2.2 国税收入对地方财力贡献率不断增长 | 第29-31页 |
3.2.3 各县域税收负担普遍偏低 | 第31-34页 |
3.3 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济南市县域经济对县域税收的影响分析 | 第35-48页 |
4.1 经济与税收总量增长趋势基本一致 | 第35-37页 |
4.2 产业结构的优化改善了税收 | 第37-39页 |
4.3 经济增长促进了各税种税收较快增长 | 第39-41页 |
4.4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导致税收收入多元化 | 第41-43页 |
4.5 制造行业发展不平衡,税收对部分行业依赖程度大 | 第43-45页 |
4.6 工业增加值不高,对税收拉动作用有限 | 第45-46页 |
4.7 小结 | 第46-48页 |
第5章 促进县域经济及税收发展的建议 | 第48-54页 |
5.1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逐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 第48-49页 |
5.2 加快工业化进程,壮大县域经济 | 第49-50页 |
5.3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培植新税源 | 第50-51页 |
5.4 推进农村经济不断发展 | 第51-52页 |
5.5 依托各地资源优势,优化县域整体产业结构 | 第52-53页 |
5.6 充分发挥税收返还制度的财源保障与财力调整功能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学位论文阅及答情况表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