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压力加工论文--锻造、锻压与锻工论文--锻造工艺论文--锻工操作一般方法论文

大型锻件超声检测方法及信号处理算法研究

学位论文的主要创新点第3-4页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7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第11-12页
    1.2 大型锻件检测技术研究现状第12-16页
    1.3 超声检测相关技术研究现状第16-24页
        1.3.1 超声检测方法及技术研究现状第16页
        1.3.2 超声检测信号处理技术研究现状第16-23页
        1.3.3 超声检测仪器研究现状第23-24页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4页
    1.5 课题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24-25页
    1.6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第25-27页
第二章 大型锻件超声检测基础理论研究第27-43页
    2.1 大型锻件超声检测方法的选择第27-28页
    2.2 脉冲反射法超声检测信号建模第28-31页
        2.2.1 回波信号的数学模型第28-30页
        2.2.2 结构噪声信号的数学模型第30-31页
    2.3 超声反射回波信号平稳性分析第31-33页
    2.4 典型反射面缺陷超声回波信号特征分析第33-38页
        2.4.1 典型人工缺陷试件的制作第33-35页
        2.4.2 典型人工缺陷回波信号的采集第35-37页
        2.4.3 典型人工缺陷回波信号特征分析第37-38页
    2.5 超声检测中缺陷的定位、定量与定性第38-42页
        2.5.1 缺陷的定位第38-40页
        2.5.2 缺陷的定量第40-41页
        2.5.3 缺陷的定性第41-42页
    2.6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三章 大型圆筒型锻件及大型中厚钢板超声检测方法的研究第43-67页
    3.1 大型圆筒型锻件及大型中厚钢板常见缺陷、成因及位置第43-46页
        3.1.1 大型圆筒型锻件常见缺陷、成因及位置第43-45页
        3.1.2 大型中厚钢板常见缺陷、成因及位置第45-46页
    3.2 大型圆筒型锻件及大型中厚钢板通用检测方案分析第46-48页
    3.3 探测条件的选择第48-52页
        3.3.1 探伤仪的选择第48页
        3.3.2 探头的选择第48-50页
        3.3.3 耦合方式的选择第50-52页
    3.4 大型中厚钢板的多通道自动超声检测方法第52-58页
        3.4.1 大型中厚钢板检测方法设计原则第52页
        3.4.2 探头及耦合方式的选择第52-53页
        3.4.3 扫描方式的确定第53-55页
        3.4.4 探头的布置与检测方法第55-56页
        3.4.5 探伤过程第56-58页
    3.5 大型圆筒型锻件的多通道自动超声检测方法第58-64页
        3.5.1 大型圆筒型锻件检测方法设计原则第59页
        3.5.2 探头及耦合方式的选择第59-60页
        3.5.3 扫描方式的确定第60-61页
        3.5.4 探头的布置与检测方法第61页
        3.5.5 探伤过程第61-64页
    3.6 本章小结第64-67页
第四章 大型锻件的超声反射回波信号降噪算法研究第67-87页
    4.1 以往降噪算法的局限性第67-68页
    4.2 降噪的相关理论第68-74页
        4.2.1 离散小波变换的分解第68-70页
        4.2.2 离散小波变换的降噪第70-72页
        4.2.3 独立分量分析方法第72-74页
    4.3 基于小波变换和独立分量分析的超声反射回波信号降噪算法第74-76页
        4.3.1 算法的提出第74-75页
        4.3.2 算法的实现过程第75-76页
    4.4 超声反射回波信号降噪实验研究第76-85页
        4.4.1 降噪算法的性能评价第76-77页
        4.4.2 仿真超声反射回波信号的降噪第77-80页
        4.4.3 典型人工缺陷超声反射回波信号的降噪第80-85页
    4.5 本章小结第85-87页
第五章 大型锻件的缺陷超声信号特征提取与识别技术研究第87-109页
    5.1 两种基于离散小波变换的特征提取方法第87-90页
        5.1.1 基于子集的离散小波变换特征提取第87-89页
        5.1.2 基于压缩的离散小波变换特征提取第89-90页
    5.2 基于小波系数聚类的特征提取方法第90-99页
        5.2.1 方法的提出第90页
        5.2.2 小波系数的获取第90-93页
        5.2.3 小波系数的聚类过程第93-96页
        5.2.4 小波系数的特征提取第96-98页
        5.2.5 特征提取方法性能评价第98-99页
    5.3 支持向量机分类器第99-104页
        5.3.1 线性分类问题第99-102页
        5.3.2 非线性分类问题第102-103页
        5.3.3 多类分类问题第103-104页
    5.4 基于小波系数聚类和SVM的缺陷超声信号特征提取与识别算法第104-108页
        5.4.1 算法的提出与实现过程第104-105页
        5.4.2 SVM分类器参数的确定第105-106页
        5.4.3 典型人工缺陷的分类识别实验第106-108页
    5.5 本章小结第108-109页
第六章 大型锻件自动超声检测系统实验平台的搭建及实验研究第109-131页
    6.1 系统要求和性能指标第109-110页
    6.2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第110-111页
    6.3 硬件系统设计第111-114页
        6.3.1 硬件系统总体框架构成第111-112页
        6.3.2 数据采集模块的设计第112-113页
        6.3.3 处理传输模块的设计第113-114页
        6.3.4 运动控制模块的设计第114页
    6.4 软件系统设计第114-120页
        6.4.1 软件系统总体框架构成第114-115页
        6.4.2 多通道自动检测终端软件设计第115-117页
        6.4.3 上位机与多通道自动检测终端的通信软件设计第117-118页
        6.4.4 上位机软件设计第118-120页
    6.5 钢板自然缺陷检测综合实验研究第120-129页
        6.5.1 钢板中缺陷类型及特征第120-121页
        6.5.2 钢板缺陷超声反射回波信号的采集第121-122页
        6.5.3 钢板缺陷超声反射回波信号的降噪第122-126页
        6.5.4 钢板缺陷超声反射回波信号的特征提取第126-127页
        6.5.5 钢板缺陷类型识别第127-129页
    6.6 本章小结第129-131页
第七章 总结与研究展望第131-135页
    7.1 总结第131-133页
    7.2 研究展望第133-135页
参考文献第135-145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第145-147页
致谢第147页

论文共1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纳米异质结电子结构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下一篇:太赫兹时域光谱测试中的样品散射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