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引言 | 第11-13页 |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13-33页 |
| 第1章 疟疾及相关免疫 | 第13-24页 |
| 1.1 疟原虫相关天然免疫在动物模型中的研究 | 第14-15页 |
| 1.2 疟原虫相关天然免疫在临床方面的研究 | 第15-17页 |
| 1.3 参与疟原虫天然免疫的细胞和细胞因子 | 第17-22页 |
| 1.4 天然免疫中的基因调节 | 第22-23页 |
| 1.5 疟疾相关免疫的病理反应 | 第23-24页 |
| 第2章 ETosis研究进展 | 第24-33页 |
| 2.1 NETosis概述 | 第24-26页 |
| 2.2 NETosis形成机理 | 第26-27页 |
| 2.3 ET杀伤性机理 | 第27-28页 |
| 2.4 具有ETosis功能的细胞 | 第28-29页 |
| 2.5. NETs与病原微生物 | 第29-33页 |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33-87页 |
| 第1章 原核表达纯化TatD重组蛋白质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 第33-43页 |
| 1.1 材料 | 第33-35页 |
| 1.2 方法 | 第35-38页 |
| 1.3 结果 | 第38-40页 |
| 1.4 讨论 | 第40-42页 |
| 1.5 小结 | 第42-43页 |
| 第2章 PfTatD的酶活性分析 | 第43-53页 |
| 2.1 材料 | 第43页 |
| 2.2 方法 | 第43-44页 |
| 2.3 结果 | 第44-50页 |
| 2.4 讨论 | 第50-52页 |
| 2.5 小结 | 第52-53页 |
| 第3章 PfTatD红内期的时空分布 | 第53-63页 |
| 3.1 材料 | 第53-54页 |
| 3.2 方法 | 第54-56页 |
| 3.3 结果 | 第56-60页 |
| 3.4 讨论 | 第60-62页 |
| 3.5 小结 | 第62-63页 |
| 第4章 PbTatD基因敲除及毒力相关性 | 第63-77页 |
| 4.1 材料 | 第63-64页 |
| 4.2 方法 | 第64-65页 |
| 4.3 结果 | 第65-73页 |
| 4.4 讨论 | 第73-76页 |
| 4.5 小结 | 第76-77页 |
| 第5章 疟原虫TatD免疫保护试验及血清治疗实验 | 第77-87页 |
| 5.1 材料 | 第77页 |
| 5.2 方法 | 第77-78页 |
| 5.3 结果 | 第78-83页 |
| 5.4 讨论 | 第83-86页 |
| 5.5 小结 | 第86-87页 |
| 结论 | 第87-89页 |
| 参考文献 | 第89-102页 |
| 导师简介 | 第102-103页 |
|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3-104页 |
| 致谢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