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9-27页 |
1.1 粒子物理学理论 | 第19-20页 |
1.2 粒子物理学实验 | 第20-22页 |
1.3 轻强子物理 | 第22-24页 |
1.3.1 奇特强子态 | 第22-23页 |
1.3.2 J/ψ(ψ(3686))衰变 | 第23-24页 |
1.4 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24-26页 |
1.5 论文的结构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和北京谱仪 | 第27-41页 |
2.1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Ⅱ) | 第27-28页 |
2.2 北京谱仪(BESⅢ) | 第28-36页 |
2.2.1 束流管(Beam Pipe) | 第28-29页 |
2.2.2 主漂移室(Main Drift Chamber) | 第29-30页 |
2.2.3 飞行时间计数器(Time Of Flight) | 第30-31页 |
2.2.4 电磁量能器(Electromagnetic Calorimeter) | 第31-32页 |
2.2.5 超导磁铁系统(Superconducting Magnet) | 第32页 |
2.2.6 μ子探测器(Muon Counter) | 第32-33页 |
2.2.7 电子学系统(Electronics System) | 第33-34页 |
2.2.8 触发判选系统(Trigger System) | 第34-35页 |
2.2.9 数据获取系统(Data Acquisition) | 第35-36页 |
2.3 BESⅢ离线数据处理系统 | 第36-41页 |
2.3.1 BESⅢ离线计算机环境 | 第36-37页 |
2.3.2 原始数据预处理 | 第37页 |
2.3.3 MC事例产生和探测器模拟 | 第37-38页 |
2.3.4 离线刻度系统 | 第38-39页 |
2.3.5 离线重建系统 | 第39-40页 |
2.3.6 离线分析系统 | 第40-41页 |
第三章 BESⅢ上J/ψ→p(?)φ衰变的研究 | 第41-79页 |
3.1 J/ψ→p(?)φ,φ→K_S~0K_L~0的研究 | 第42-60页 |
3.1.1 事例选择 | 第42-45页 |
3.1.2 本底分析 | 第45-48页 |
3.1.3 J/ψ→p(?)φ分支比的测量 | 第48-52页 |
3.1.4 pp阈值增强上限分支比的测量 | 第52-55页 |
3.1.5 系统误差 | 第55-60页 |
3.2 J/ψ→p(?)φ,φ,→K~+K~-的研究 | 第60-74页 |
3.2.1 事例选择 | 第60-61页 |
3.2.2 本底分析 | 第61-63页 |
3.2.3 J/ψ→p(?)φ分支比的测量 | 第63-67页 |
3.2.4 p(?)阈值增强上限分支比的测量 | 第67-69页 |
3.2.5 系统误差 | 第69-74页 |
3.3 两个道的J/ψ→p(?)φ联合分支比 | 第74-76页 |
3.4 两个道的J/ψ→X(p(?))φ→ppψ联合分支比上限 | 第76-79页 |
第四章 BESⅢ上f_0(980)-a_0~0(980)混合的研究 | 第79-141页 |
4.1 J/ψ→φa_0~0(980)→φηπ~0,η→γγ的研究 | 第80-101页 |
4.1.1 事例选择 | 第80-85页 |
4.1.2 4C运动学拟合后的分布 | 第85页 |
4.1.3 本底分析 | 第85-87页 |
4.1.4 6C运动学拟合后的分布 | 第87-88页 |
4.1.5 ηπ~0质量谱的拟合 | 第88-92页 |
4.1.6 混合强度的计算和讨论 | 第92-97页 |
4.1.7 系统误差 | 第97-101页 |
4.2 J/ψ→φa_0~0(980)→φηπ~0,η→π~π~-π~0的研究 | 第101-116页 |
4.2.1 事例选择 | 第101-104页 |
4.2.2 4C运动学拟合后的分布 | 第104-105页 |
4.2.3 本底分析 | 第105-107页 |
4.2.4 6C运动学拟合后的分布 | 第107-108页 |
4.2.5 ηπ~0质量谱的拟合 | 第108-110页 |
4.2.6 混合强度的计算和讨论 | 第110-111页 |
4.2.7 系统误差 | 第111-116页 |
4.3 η两个衰变道联合的结果 | 第116-125页 |
4.3.1 ηπ~0不变质量谱的同时拟合 | 第116-119页 |
4.3.2 两个道联合混合强度的计算和讨论 | 第119页 |
4.3.3 系统误差 | 第119-125页 |
4.4 ψ(3686)→γχ_(c1),χ_(c1)→π~0f_0(980)→π~0π~+π~-的研究 | 第125-141页 |
4.4.1 事例选择 | 第125-128页 |
4.4.2 4C运动学拟合后的分布 | 第128页 |
4.4.3 本底分析 | 第128-130页 |
4.4.4 5C运动学拟合的质量分辨率 | 第130页 |
4.4.5 π~+π~-质量谱的拟合 | 第130-134页 |
4.4.6 混合强度的计算和讨论 | 第134-135页 |
4.4.7 系统误差 | 第135-141页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第141-145页 |
参考文献 | 第145-147页 |
附录A J/ψ→(?)(1520)(?)(1520),J/ψ→pK-(?)(1520)+c.c.的测量 | 第147-151页 |
附录B 运动学拟合的系统误差 | 第151-159页 |
B.1 控制样本J/ψ→pK-(?)(1115)+c.c.的选择 | 第151-154页 |
B.1.1 事例选择 | 第151-152页 |
B.1.2 1C运动学拟合前的分布 | 第152-153页 |
B.1.3 1C运动学拟合后的分布 | 第153页 |
B.1.4 1C运动学拟合的系统误差 | 第153-154页 |
B.2 控制样本J/ψ→ωη→π~+π-π~0η的选择 | 第154-156页 |
B.2.1 事例选择 | 第154-155页 |
B.2.2 4C运动学拟合前的分布 | 第155页 |
B.2.3 4C运动学拟合后的分布和系统误差 | 第155-156页 |
B.2.4 6C运动学拟合后的分布和系统误差 | 第156页 |
B.3 控制样本ψ(3686)→π~+π~-J/ψ,J/ψ→γη的选择 | 第156-159页 |
B.3.1事例选择 | 第156页 |
B.3.2 4C运动学拟合前的分布 | 第156页 |
B.3.3 4C运动学拟合后的分布 | 第156-159页 |
附录C 三维sideband方法 | 第159-163页 |
C.1 二维sideband方法 | 第159-160页 |
C.2 三维sideband方法 | 第160-163页 |
致谢 | 第163-165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65页 |